茶,南方有嘉木 关于茶,我有一个茶与文学很深刻的记忆:《红楼梦》中老太太来到栊翠庵,说我不喝六安茶,妙玉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这个花絮,很多人有各种猜测。有的说老太太想在妙玉这个昔日富家千金面前摆个架势,没想到被妙玉软顶了一下。有的说老太太曾经来过栊翠庵,不惯六安瓜片的口味,而妙玉很细心的察觉了。 一部小说《南方有嘉木》,写尽“茶的清香与爱的纠缠”,可见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饮茶起于中国,在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中,上层的达官贵人品茶可以极近精致,下层市井百姓的大碗茶也可以喝得通透舒坦。茶传到日本,有人说是日本把茶道发展成了极其繁复庄重的仪式,而在中国,一方面在皇家珍藏中发展了茶具的艺术,另一方面在读书人中成长了茶的高洁情趣。文人说保留茶之真味,拒绝任何添加,留下一盏轻扬芬芳。《茶经》赋予了茶的知识性地位,并整理了茶道的规矩,这一点,陆羽功不可没。 六安茶和老君眉都是中国的名茶,前者是绿茶,后者是红茶。妙玉独崇六安茶,品的是茶中的清冽高洁,而老太太却更爱老君眉,则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红茶解腻更温和些吧。中国的茶就是这样,无论你身处哪个阶层,无论是牛饮还是细品,每个人都有关于茶的滋味。 茶,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饮茶有许多益处,这是众所周知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19世纪初,茶叶的成分逐渐明确起来。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 茶的主要成分 儿茶素类,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 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咖啡因,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红茶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茶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 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以制作工艺分类的六大茶系 绿茶不发酵茶。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绿茶的代表有六安瓜片、龙井茶、碧螺春、信阳毛尖等。 黄茶微发酵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如蒙顶黄芽、君山银针。 白茶轻度发酵茶。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如白毫银针、白牡丹等。 青茶半发酵茶,即乌龙茶。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代表有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茶。 红茶全发酵茶。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是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如祁门红茶。 黑茶后发酵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压制成砖。如普洱茶。 年有四季茶有四时 春天,属温,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万物复苏。人们经过漫长的冬季,“内热积贮”,因此应注意驱寒御邪,扶阳固气。此时宜饮花茶。因为花茶香气浓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浊,具有理气、开郁、祛秽、和中的作用,促进机体阳气的生发,并能振奋精神,消除春困。 夏天,属热,赤日炎炎,气候闷热,出汗甚多,造成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因此必须补充大量水分。此时宜喝绿茶。因为绿茶性味苦寒,清鲜爽口,具有清暑解热、生津止渴和消食利导等作用。 秋天,属凉,有萧杀之象,空气渐渐干燥,人们感觉皮肤、鼻腔、咽喉干燥不适,这叫“秋燥”。此时宜喝青茶,色泽绿润,内质馥郁,不寒不热。秋凉饮之,可以润肤、除燥、生津、润肺、清热、凉血。 冬天,属寒,天寒地冻,寒气袭人,人的机体处于收敛状态,新陈代谢迟缓,容易罹患“寒病”。此时宜饮红茶。这种茶,叶红、汤红,醇厚干温,滋养阳气,增热添暖,可以加奶、加糖,芳香不收,还可以去油腻、舒肠胃。 中国的茶文化 茶叶和水是相生相伴的一对。茶圣陆羽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而且不要涌流的瀑布的水,不要山谷里浸满不泄的水,江水则取离人远者,井水则选择人们汲取多的,其实都是强调“活水”。现代科技又把天然水分为硬水和软水。凡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不溶或只含少量钙、镁离子的水称为软水。泡茶以软水为宜。 饮茶不是普通的喝水,讲究“品”,所以就衍生了一系列茶道、茶具、茶艺的学问。不同的茶叶会冲泡出不同颜色的茶汤,而茶汤要有相得益彰的茶具,如青瓷、白瓷、紫砂才能衬托出来。所谓“茶有真香”,是陆羽在《茶经》中提到的不赞成在茶中添加各种姜、盐、枣、橘皮、薄荷、果实花朵、香料等物质,认为这等于“沟渠废水”。 其实在我国,茶中添加物质有添加的道理。北方普遍水质硬,掩盖了茶的真香。而且古代交通不便,南茶北运已经没有香味了,就需要靠别的添加物来提香。唐朝时期南北融合,北方游牧民族开始饮茶,他们有往茶里加奶的习惯,所以花茶、奶茶等是古已有之。
来自: 中国茶网 ;庄付旗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