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还是不变?如何变?”是20 世纪初的中国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无数仁人志士、热血青年积极探索治国良方。彼时,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处于中西文化、新旧思想的各种碰撞、冲击中,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局。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逐步从传统转向现代。 拥有千年历史的中国山水画此时也面临着发展困境,固守传统,还是积极变革,以及如何变革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受各种新思潮、新观念的影响,才识卓越的画家们走出了不同的路子,山水画在不同时期形成了多元化的风格和面貌。 被视为“岭南画派”第二代杰出代表的关山月,其艺术生涯贯穿了20 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关山月早年有幸成为“岭南画派”开创者高剑父的入室弟子,得其亲授画艺。又因高剑父与国民党高层的密切来往,方便结识一众社会名流。且关山月本人极具前瞻性地到各地举办画展,以画会友,扩大影响。此外,他还具有敏锐地感受社会政治风云,并通过艺术的方式做出积极反应的智慧头脑。 从关山月的艺术实践和社会活动出发,联系其前辈、同辈及晚辈画家们在不同地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对山水画的探索,可以大致勾勒出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路径,并更全面和确切地了解关山月在20世纪中国山水画转型中的作用。 关山月美术馆开幕的“关山月和他的时代——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展”的策展思路。本次展览是馆方为庆祝关山月美术馆建馆20周年和关山月诞辰105周年,特邀斯坦福大学教授杨晓能策划的。 与常规的画家个人艺术研究展不同,本次展览将关山月放置在整个20世纪中国画变革的大背景下,另选取了包括齐白石、黄宾虹、高剑父、林风眠;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石鲁;吴冠中、刘国松在内的10位山水画家为范例,以点带面,从纵向与横向的角度全方位地探索关山月的山水艺术和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轨迹。 本次展览展出作品近80幅,分为三个专题: “变法——先驱之路(1912-1948年)”; “争鸣——时代颂歌(1949-1977年)”; “殊途——回归艺术(1978-2000年)”。 其中既有齐白石《借山图册》、高剑父《东战场的烈焰》、潘天寿《接天荷叶图》这样的名作,也不乏首次公开展出的艺术家早期代表作。
来自: 雅昌艺术网 ;庄付旗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