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三之的作品处处洋溢神秘符号,似“外星语”。那些奇思妙想信手拈来、洋洋洒洒、严肃天真、追问本源、解构存在、探求未知……以艺术的方式进行哲思实践。 韩三之从2000年以后的诗歌里就有了“洞”语,2012年4月以后,“天洞”就成为他艺术表达的主要语言。通过“天洞”让我们看到他对于传统与当代的创造性连接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展现出其鲜明的艺术态度,并借助“天洞”的独特语言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诸多界限,为时代提出了关于“化界”的时代命题。 韩三之是陕北人,2017年6月,他携带现阶段49件作品返乡,于西安美术馆呈现他的“天洞”世界,并试图以此对话自己与万物。展览由著名艺术批评家彭德先生策展、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担纲学术主持,西安美术馆馆馆长杨超作为艺术总监并全力赞助。 韩三之曾说:艺术家是上帝的兄弟。批评家们赞他是“艺术疯子”。 展览也分为三个部分: 人类欲望的黑洞与宇宙黑洞(3号厅最西的空间,包括4号厅) 时代信仰与哲学的空洞(3号厅中间的黄色空间) 白天暗,夜晚亮的天洞(3号厅东边的大空间) 同时我思考着:“洞”与世界本源、生命之源是什么关系;“洞”与“美”的关系;“天洞”所表达的“奥秘”与科学和艺术的源动力之间的关系。我总认为文化上升到一定高度是相通的。现在的“地球村”、“三教合一”与“化界性”在当下就是一种必然和方向。我凿的“天洞”,被好多人称为“外星语”…….当然我很想与创造宇宙的源头“对话”!也想表达“天洞”与真理、人类自由、社会进步有多大关系……
来自: 雅昌艺术网 ;庄付旗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