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治污工作起步较晚,但中央督察组进驻后,治污工作快速推进,现如今治污攻坚与脱贫攻坚、国企改革一样,被列为河南三大攻坚战之一。 “安阳市因空气质量排名最后被扣收生态补偿金905万元,信阳市排名第一,奖励1143万元。” 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办(以下简称:攻坚办)对外通报5月份全省生态补偿金的扣收和奖励,以上两个市分别是被“罚”和被“奖”的第一名。 通气会上,攻坚办公布了《河南省城市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该办法体现“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对河南省生态补偿金按照月度兑现,采用阶梯式补偿。 其实,这是河南根据生态补偿机制,新实施的生态补偿金扣收和奖励措施。并且首创了全国执行按月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是河南为环保实现突围、打响治污攻坚战的又一剂猛药。 “对于这项措施各地很重视,这个消息发布出去之后产生的影响很大。”河南环保系统一位负责人说。 这一举措,也体现了中央督察组巡视的作用。2016年7月16日,中央环保督察组正式进驻河南。4个月后,中央环保督察组公布了对河南省的督察反馈意见。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督察反馈意见在肯定河南环保工作积极推进的同时,也明确指出,河南在环保工作领域不作为、慢作为问题比较突出。 之后,河南根据督察反馈意见,确定了95项整改任务,掀起了一场“环保风暴”。生态补偿制度创新举措,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防治的一把利剑,更以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衔接了“环境污染治理攻坚”和“发展转型攻坚”两大战略。 如今,环境治理攻坚与脱贫攻坚、国企改革攻坚,并列为河南的三大攻坚战。 生态补偿月结制度,只不过是河南刮起治污风暴一年来的行动之一。 “创新突破”让污染者坐不住 “实行‘阶梯奖罚’,罚得让污染者坐不住、奖得让治污者真得利。” 2017年5月20日,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出席全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时,作出这样的表态。 而“阶梯奖罚”理念,首先在河南省出台的生态补偿金扣收和奖励措施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5月份,河南11个市因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没有达到要求被扣收生态补偿金,其中安阳市、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被扣收生态补偿金都超过百万之多。相反,信阳市、南阳市等7个城市则被予以奖励。 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安阳、三门峡、平顶山等7个城市被扣收生态补偿金,其中安阳被扣收480万元,三门峡被扣收440万元。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0年,河南省就出台了水环境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去年,出台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 而如今,河南首次提出全面实施生态月度补偿月结制度,往年都是采取按年计算的方式。 “这种方式与往年不一样,也是全国首创,采取的考核办法是很严厉的。”上述河南环保系统的负责人说。 按规定,河南各地大气主要污染物月度浓度平均值超过考核基数或水质下降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实施生态补偿金扣收措施;大气主要污染物月度浓度平均值低于考核基数或水质上升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实施生态补偿金奖励措施。 按照“阶梯奖罚”,省考核奖罚到市,市奖罚到县,由财政直接在账户划拨。 以大气污染治理为例,河南省将就PM10、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等主要指标设置平均值,各地优于平均值的奖、差于平均值的罚,优得越多,奖得越多;差得越狠,罚得越重。一月一考核。 “一奖一罚之间,督促各地政府领导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当地环保系统官员这样解释生态补偿金采取新措施的目的。 其实,这个生态补偿金月结,采用阶梯奖罚的办法,还衔接了河南省发展大战略,说明污染防治攻坚和产业结构调整是紧密结合的。 在河南环保厅举行的一次新闻通气会上,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河南省正在积极探索环境与经济共赢发展道路上的新举措,建立客观、公正和透明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以生态补偿倒逼绿色发展的好路径,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突破”。 环保“后发”困境 “由于全省人口多,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历史阶段,发展方式粗放,全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群众反映强烈。”2016年11月15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反馈环境保护督察意见时指出。 这道出了河南治污的现状和现实原因。对于河南来说,在治污领域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比如,在治理大气污染领域,2014年,雾霾天气肆虐的河北坐上舆论火山口,省长立下治污“军令状”。但河南并没有因此感到紧迫感。 直到两年后,环保组织“中国清洁空气联盟”发布的《中国空气质量管理评估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河北在2015年实现PM2.5下降目标时,河南却反超河北,才让河南真正着急起来。 导致这一结果,现实原因不容忽视,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是北方地区秸秆焚烧比较严重的省份。在经济发展上是后起之秀,使得河南作为新兴工业大省同样步入了许多发达地区已经走过的路子。 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反馈内容,同样可以印证河南对待大气污染治理动作后知后觉。比如督察组指出,河南省质检部门2014年至2015年新注册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2713台,违反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 2015年,河南全省供应柴油中超过75%为普通柴油,导致大量达不到要求的普通柴油作为车用柴油使用。一批企业被督察组点名批评违规,指其使用生产设备不合格。同时还指出,河南大量的废弃矿山没有及时实施环境修复治理。 其实,早在2012年国家颁布“大气十条”时,各地就开始执行向“大气污染宣战”的行动,但“中国清洁空气联盟”根据各省的环境状况公报却显示,河南呈现出PM10年均浓度逐年上升的趋势,且2015年上升幅度高达15.8%,为全国之最。 不仅颗粒物污染加剧,2015年河南的NO2(二氧化氮)污染也在加剧,并成为NO2不达标省份中唯一浓度不降反升的省份。 直到此时,河南才开始注意到自身的污染严重程度。 大气治理“三治本三治标” 意识到自己治污步伐慢一拍的河南在2016年7月奋起直追,首先在大气治理领域打响治污攻坚战。 彼时,正值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南期间。各地党委对督察工作十分重视,河南也不例外。 按照督察组“边督察、边整改”的要求,河南在4个月内办结环境问题的举报案件2682件,责令整改1614件,立案处罚188件,拘留31人,约谈148人,责任追究1231人。 同年7月,河南正式把治污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全省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以及环保、住建、交通等7部门“一把手”向省委、省政府立下了“军令状”。 为此,河南省出台了“1+6+7”大气污染防治方案。这一方案涉及扬尘、工业大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黄标车和老旧车、秸秆焚烧、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等方面。 补救措施之强前所未有。这些整改大多围绕督察组指出的突出问题进行。 如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国家对河南要求不高,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2018年底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即可。河南此次自我加压,规定2016年底前,无论规模大小,两百多台省调、地调机组均需完成改造。 “不改造的,到期限一律淘汰,不允许发电了。”当地一位环保系统工作人员表示。 扬尘治理方面,河南对全省8018个施工工地全部实行“休克疗法”,没有达到百分百场区道路硬化、渣土物料覆盖、洒水清扫保洁的,不允许施工。 另外,据了解,河南省环保厅和河南省公安厅分别从各地抽调环境监察人员、公安干警组成联合督察组,到各地进行督察。 2017年1月7日,河南省发布了《2017年持续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明确了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原则和主要措施,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责任追究,进一步夯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大气污染防治责任。 2017年3月2日,河南省政府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推进会,会上提出“三治本、三治标”目标任务。所谓“三治本”,就是要加快推进城市供热供暖,彻底解决“小散乱污”,加快解决燃煤散烧问题。“三治标”就是要狠抓扬尘污染管控,严格工业污染源排放,强化现场管控。 “督政”成为新模式 在责任落实层面,河南层层抓落实,由过去“督企”变为当下的“督政”。 据河南省政府网消息,2017年1月12日,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报道称,为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决定成立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由省长陈润儿担任组长,成为攻坚战的“指挥部”。 这是一个高规格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省级有关部门有关负责人组成办公室成员,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厅,副省长许甘露兼任办公室主任,省环保厅厅长李和平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对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日调度、旬通报、月评比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听取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攻坚战各项事务。 当地官员也表示,如今的环保督察的重点已从过去的督察企业,变成如今督察政府党委一把手了。 比如,河南省委对环境治理工作提出刚性要求,要“坚持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级党委、政府要对本地区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为领导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对考核不合格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及相关省直部门将实施一票否决、区域限批,颗粒物浓度年度均值超过上年平均值,每超过1微克罚40万元。 严格执法,铁腕治污 6月14日,河南4家企业单位的整改和经验被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给予充分肯定。 该办公室主任李和平称这些企业是通过被督导、曝光、约谈,他们知耻而后勇,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断然措施抓整改,创新了扬尘治理的工作方法,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好的经验。 李和平表示,但目前还存在认识上不去、工作不平衡、工作推进大而化之等种种问题,环境攻坚还要铁腕治污,压实责任,背水一战。 而在此之前5月20日召开的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电视电话会上,除了提出要落实“阶梯奖罚”的生态补偿机制外,还强调要依法进行环保调度,对工业发电、工业生产和涉废气、废水、废渣企业依法严格进行环保调度。 同时,要求依法加强督察问责,对不履行责任甚至徇私舞弊的要严厉问责,依法依纪处理。 同时推进全民治污模式,实施环境污染有奖举报。 依据《河南省环境污染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对环境污染举报者,给予500元至5万元不等的奖励,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河南省环保厅副厅长王朝军在通报1月到5月全省环境污染防治情况称,前5个月共办理环境违法案件557起,583人被依法行拘,28人涉嫌刑事犯罪;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874起,罚款1.01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5倍和1.7倍。 因在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不力等原因,2331人(次)受到党政纪处分。 河南日报报道称,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对环境违法问题“零容忍”,依法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对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不作为、慢作为,消极懈怠、推诿扯皮等现象进行严肃问责。
来自: 民主与法制 ;王文龍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