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史上第一部官定石刻经书:熹平石经的风雨颠沛之路

2017-7-11 13:52 | 评论: 0|来自: 雅昌艺术网

摘要: 在西安的碑林里有一些残碎的石碑,虽说它们表面上都已经残破不堪,完全不能和碑林中的其他又高又大的碑刻相媲美,但这些石碑却仍然被人们非常小心的保护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现在表面看上去残破不堪的石碑 ...

在西安的碑林里有一些残碎的石碑,虽说它们表面上都已经残破不堪,完全不能和碑林中的其他又高又大的碑刻相媲美,但这些石碑却仍然被人们非常小心的保护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现在表面看上去残破不堪的石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定的石刻经书——熹平石经的残片,中国的学术和书法以及镌刻水平的第一次完美的结合就是熹平石经。上面曾经密密麻麻刻满了经书。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要把经文刻在石碑上呢?

  我们知道,汉武帝为了统治天下人的思想,实行了董仲舒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从此儒学一跃而成为封建的正统学说。西汉中后期,儒学大师们针对当时社会各项制度不完备的现实,用儒家经典阐述微言大义,有的人还直接参与到国家政治治理中去。东汉建立之后,儒学研究日益细致化、学术化,研究古文经学蔚然成风。古文经学家注重文字的训诂与考证,随着他们对古文字研究的深入,迫切感到要尽快规范经文的书写来规范整个学术的风气。而今文经学家讲究义理之学和经世致用,用所谓的“微言大义”的方法,不顾文献本身的意义而牵强附会地望文生义。儒家经典的今古文之争越演越烈,东汉朝廷为了平息许多不必要的争论,又因为许多争论是因文本的文字或句子出现的差别而起。

于是在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议郎蔡邕、张训等上书要求正订六经文字。灵帝批准后,蔡邕、张训等将《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七种经典选定正本、订正文字。由于当时正值碑刻盛行之际,七种典籍便被用隶书刻于石碑上,作为经书的标准版本,成为我国第一部官定石刻经本。利用碑刻的形式来统一今古文之争,也反映出这些学者们希望自己所作出的书写规范能和石碑一起流传千古的内在心理。

在镌刻石碑前,首先由学者们对汉代通行的经学流派经书文本进行参考比较之后,选择其中最好的本子,确定为经书的标准文字;再由当时书法第一流的国手蔡邕用朱砂笔以隶书在碑石上写好经文;最后工匠依文镌刻。这项工程从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起至光和六年(公元183)止,历时九年,共刻石碑46座,全部碑文约20万字。这部石经因刻于熹平年间,又只有隶书一种字体,故称“汉石经”、“熹平石经”或“一字石经”。

来自: 雅昌艺术网 ;庄付旗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