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台北故宫藏痕都斯坦玉器之二

2017-7-14 14:07 | 评论: 0|来自: 雅昌艺术网

摘要: 痕都斯坦”为Hindustan之译音,乃一地名,其地处现在的印度北部,曾隶属蒙兀儿帝国的势力范围。当地所制玉器华丽细腻、风格独具,艺术史名之为“蒙兀儿玉器”。同时,土耳其半岛的鄂图曼帝国亦有玉器工艺,风格近似 ...


痕都斯坦”为Hindustan之译音,乃一地名,其地处现在的印度北部,曾隶属蒙兀儿帝国的势力范围。当地所制玉器华丽细腻、风格独具,艺术史名之为“蒙兀儿玉器”。同时,土耳其半岛的鄂图曼帝国亦有玉器工艺,风格近似,然精美不逮。

十八世纪盛清之际,二者皆经过新疆东传至清廷,乾隆皇帝统称之为痕都斯坦玉器。蒙兀儿及鄂图曼帝国王室均信仰回教,痕都斯坦玉器遂洋溢伊斯兰风。此类玉器擅以纯净之玉色搭配繁复层叠的花叶纹,光洁丰美;有时器表镶嵌金丝及各色宝石,灿烂华丽;部份作品并追求薄可透纹的效果,精巧细致。

痕都斯坦玉器传入后,深受乾隆喜爱,认为“制绝精巧”,“内地玉工,谢弗及也”,命人搜求、进贡。欣赏把玩之余,更是每每吟诗咏赞。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痕都斯坦玉器,很多都是昔日乾隆爱物,或是吟咏的对象,或是日常的用具,洋洋大观,集痕玉精美之大成。

  器壁颇厚,抛光不佳,以致无法呈现美玉温润的光泽。十八世纪后半,大量以花叶为器形或纹饰的玉器,从北印度经新疆传入,深得乾隆皇帝之喜爱,因此居住在天山南路的维吾尔族里的玉工也仿制起这类玉器,但维族玉工所雕琢的玉容器器壁较厚,抛光也粗哑。

  乾隆三十五年(1770)清高宗为此碗赋“咏痕都斯坦玉碗”一诗,并有诗序。(宫中玉工将诗及诗序分别加琢于碗壁的两边。由诗句“形色双合相,磨砻了似无”可知,乾隆皇帝认为它的造形与色泽十分协调,花纹也修饰得细致而不见雕痕,是非常精致的作品,因而成为帝王的日常用器。碗心还琢有“乾隆御用”四字隶款。

 
来自: 雅昌艺术网 ;庄付旗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