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网-淇河晨报消息 (记者 刘倩倩)今年6月,我市正式启动“单独二孩”政策,政策实施近半年来,我市“单独二孩”再生育服务证审批情况如何呢?符合政策的家庭愿不愿意再生呢?11月5日,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2014年全市符合政策的夫妻约3100对,其中仅有488对提出了申请,462对拿到了二孩证”,约占总数的15%。在各县区中,淇滨区以198本成为办理“二孩证”数量最多的县区。二孩生不生,长辈意见占上风淇滨区福汇佳苑小区的王涛在今年6月初办了“二孩证”,她说,申领“二孩证”的大部分动力来自长辈,“本来没想这么早办,但家里人催着让办。” 已经育有一个女儿的她对于什么时候生二孩比较淡然。“随缘吧,有了当然好,没有也不强求。”她说。经济压力大精力也不够“要是再要个孩子,家里经济压力会更大,我们的精力也不够。”当老师的刘萌萌表示,她和丈夫都在上班,要不是家里有老人,孩子放学都没人接。 工作自由的廖荣丽也想生二孩,但担心精力不够:“我儿子快1岁了,一会儿要泡奶粉,一会儿要换尿不湿,一会儿又要做辅食……我和孩子的奶奶、姥姥,3个人围着他忙,还觉得人手不够。” 延伸阅读 全国范围内“单独二孩”申请数远低于官方预期 我国“单独二孩”政策施行近1年来,申请生第二个孩子的家庭数量远远低于官方预期。 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政府原本预计新政策推行后,每年将增加超过200万个新生儿,但截至今年8月,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妻中,只有70万对提出了申请,而获批的仅62万对。 国人生育观念已改变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卢杰华认为,“单独二孩”申请家庭数低于官方预期显示,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已改变。 他指出,因早期的一胎政策对城市的控制比乡村更严,使得如今政策放宽后,受影响较大的是居住在城镇的夫妇,但城市的教育费用和楼价都很高,加上依靠子女养老的可能性降低,使他们认为没必要多生。 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为13.6亿人,其中年龄超过60岁者占14.9%,2030年预计将达到总人口的25%。老龄化将导致劳动人口萎缩,这一情况目前已显露,去年中国劳动人口数量就减少了244万。 为应对劳动力不足,许多学者纷纷呼吁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让非独生子女的夫妇也能生育第二个孩子。 “单独二孩”遇冷 自去年11月以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单独二孩”政策至今已实施近1年,不过,据媒体报道,很多地方的“单独二孩”申请数量都低于预期。 “单独二孩”放开之初,相关部门最大的担忧就是人口暴增;而现在,预想中的“婴儿潮”没有出现,这固然让之前的担忧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却也带来新的烦恼:生育政策放开的力度和推进的步伐是否明显不够? 诚然,不排除很多打算生二孩的“单独夫妻”尚未申请,生育高峰也许尚未到来。但是,对于目前这么低的申请比例,将之解读为“单独二孩”遇冷或许并不夸张。 “放开二孩”不一定要等两年 据央广网早前报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10月16日曾表示,中国可能在2016年左右开始向所有夫妇放开二孩政策,放开后可能不会显著提高生育率;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公共政策等的调整将给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好处。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也认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中国整个生育水平影响不会很大,而且不一定要等两年时间。 不过国家卫计委在10月17日回应记者的相关询问时称,目前暂无全面放开生育二孩的时间表。 有学者担忧“放开二孩”的步子走得太慢,会错失最佳的“二孩红利”时期。 “单独二孩”政策1年来的表现也许说明,“放开二孩”的风险或许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大。倒是数目庞大的社会抚养费,事实上供养着一批既得利益者,需谨防他们成为最大的阻力。(据参考消息网) ![]()
来自: 鹤壁网 ;原作者: 刘倩倩 不离;不弃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