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教育 高中教育 查看内容

新教育模式增多 引发新旧教育理念之争 家长纠结

2014-11-7 11:20 | 评论: 0|来自: 河南商报

摘要: 新教育模式增多 引发新旧教育理念之争 家长纠结 教室里没多媒体、没电视,黑板也是用木头特制的;学生“课本”是自编的,烹饪、手工、建筑、农耕等课程应有尽有;学生自己洗碗,自己打扫校园和厕所…… 这些描述, ...

教育模式增多 引发新旧教育理念之争 家长纠结

     教室里没多媒体、没电视,黑板也是用木头特制的;学生“课本”是自编的,烹饪、手工、建筑、农耕等课程应有尽有;学生自己洗碗,自己打扫校园和厕所……

    这些描述,是郑州新兴的一种教育模式的部分内容。

    事实上,近几年,类似的新教育模式日渐增多,因其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冲击,也引发了新旧教育理念之争。

    是让孩子进常规学校接受应试教育,还是把孩子送进这种颠覆传统教育模式的学校提升素质?不少家长很纠结。

    我们将把家长的感受,学校的教学模式、尴尬和困局,以及对行业的观感呈现出来,仅供众多学生家长在选择时参考。

    都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有目共睹的是,这句话夺走了很多孩子的快乐童年。

    调查显示,在上小学前,七成孩子已经学过拼音和算术,有的孩子能认500个汉字,会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背几十首唐诗,会用英语对话……

    传统教育的弊端,让一些家长对国外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兴趣,有人已经开始尝试让孩子接受教育“新理念”。

    调查

    七成孩子上小学之前

    就已学过拼音和加减法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学习一定得从胎宝宝抓起。”把这句话奉为真理的包女士,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女儿今年6岁半,已经上小学。在怀孕时,包女士专门报了胎教班,每天早晚给孩子念三字经、弟子规,听英文胎教音乐。

    孩子出生后,她又每天给孩子播放国学经典,1岁半时,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已经能背诵部分三字经了。

    上小学前,她的孩子已经能认500个汉字,能背诵二三十首唐诗,会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还会说一些简单的英文。后来,她又给孩子报了舞蹈班、钢琴班、画画班等兴趣特长班……

    生活中,不少家长像包女士一样,希望孩子学得越多越好,有些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需求,公开教孩子认字、算数、学拼音。

    河南商报联合河南一百度发起的调查显示:在上小学之前,71.4%的孩子学过汉语拼音,38.1%的孩子认识200个汉字,9.5%的孩子认识500个以上的汉字,71.4%的孩子会20以内的加减法。

    纠结

    想让孩子快乐玩耍 又担心输在起跑线上

    在调查中,19%的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尽可能多学知识,打下基础;而42.9%的家长则表示很纠结,既不想让孩子那么早学知识,又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刘颖就是其中之一,她在给女儿选幼儿园时犯了难。

    她说,本打算送女儿到家门口的一家私立幼儿园,接送方便,但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又去一所离家较远的蒙特索利幼儿园考察了一次,觉得也很不错。

    蒙特梭利,是从国外传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在国内有不少以蒙特梭利命名的幼儿园。

    “到底选哪一个?”刘颖一直很纠结。

    选家门口的幼儿园虽然方便,但她担心孩子会被提前灌输各种知识,这不是她想看到的。倒是离家远的蒙特梭利让她有点动心。

    “蒙式幼儿园有各种玩具,满满好几个架子。老师告诉我,他们上课主要是在这里做作业,在动手中感知、学习,这是它打动我的一点。”在刘颖看来,孩子上幼儿园,主要是为了培养礼貌意识、集体意识,学一些规矩,至于知识,长大一点再学也不迟。

    样本

    两进两出选学校 最后还是选了“新理念”

    相比一些家长的纠结,华子则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女儿4岁时,华子在朋友的建议下,把女儿从一所传统幼儿园转到了一所所谓的新理念幼儿园。很快,她就发现了两个幼儿园的区别。

    华子说,在传统幼儿园,都是听老师安排,比如说画画怎么画是规定好的,孩子坐着时会被要求小手背在身后或整齐地放在桌上。

    而在新理念幼儿园,同样是画画,老师会让孩子尽情欣赏色彩的美,玩耍也是在学校的沙池上,想干什么由孩子自己决定,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

    三年后,孩子面临幼升小,为了让孩子回到“主流社会”,华子的老公托人让孩子上了金水区一所热点学校的国际班。

    问题随之而来。女儿在幼儿园连笔都没握过,在写字的问题上遇到了困扰,“写字很慢,写不好,作业会写到晚上十点。”上三年级时,孩子对上学已没了兴趣。

    华子说,她希望孩子能享受学习的乐趣。这学期开学,她把女儿转到了郑州的一所私立小学华德福学校。

    转学一个多月,她发现孩子每天都喊累,早早就上床睡觉了。“在传统学校,上课人坐着容易走神。在这儿,要学七音笛、小提琴,要打扫卫生,就是背乘法口诀也要配合着韵律拍打身体的不同部位,所以孩子回家就喊累。”华子分析。

    对于以后,华子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希望上到高中毕业,到时找个自主招生的大学。”

    没课本、没考试、作业很少 平时学学艺术,培养动手能力,经常接触大自然

    在学校学这些 你觉得怎么样

    在郑州一些“新理念”学校,有一门重要的课程就是:释放孩子的天性

    在众多新教育模式中,有一个很特别。它没课本,没考试,平时书面作业也不多……这样的学校践行的是华德福理念。

    在有些家长眼中,它适合孩子身心发展;而在一些人看来,它只是一种理想模式。

    学校

    没课本没考试 出门就是农田

    郑州市文化路北段一个村子里,有个小院子。院子里有座两层的楼房,楼前种着一排大杨树。院子东半部,一个用木棍扎成的篱笆内,几个孩子正坐在沙坑里玩沙子。西半部有个小花坛,里面放着一个木制的平衡木,旁边是一个用旧轮胎做成的秋千。

    你可能猜不到,这是一所学校。它没有塑胶跑道,没有多媒体教室,出门就是农田,没课本,也没考试。

    这个学校践行的是华德福理念。学校负责人陈锦玉说,在这里,学生自编课本。先把老师教的在练习本上练,练好再写到“主课本”上,并配上插图和装饰。这里的孩子,基本没家庭作业,高年级学生有些作业也都在学校里写完。有时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也多为动手的项目,比如测量家里房子的长、宽。

    所有的孩子都要自己洗碗,包括幼儿园的孩子。校园里的卫生和厕所,也都承包给各个班的孩子们打扫。

    课程

    学烹饪、盖房子 每年还去游学

    这里的课程,除了语数外,还有美术、音乐、手工、烹饪、建筑等。

    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学烘焙,自己动手做蛋糕、饼干,等到“大户外”活动时带着当点心。

    它很重视艺术教育,乐器先从五音笛学起,然后学七音笛,还有葫芦丝和小提琴等。

    孩子从幼儿园开始画水彩画、蜡画,上小学开始画线性画。手工课是自己做玩具,三年级的孩子还有建筑课,互相协作建造小房子;自然课上,学生自己种菜、浇水、拔草。

    每周的“大户外”活动,孩子们到黄河边或农田里接触大自然。学生每年还会出去“游学”,游学设有主题,如中国古代文明,会去安阳殷墟、洛阳龙门石窟等。另外,学校要求家长尽量让孩子远离媒体,包括电脑、电视、收音机、音响等,尽量给孩子穿棉、麻、丝绸等质地的衣服。

    尴尬

    目前仍是“非主流”

    难获教育部门认可

    对于华德福,追捧与质疑并存。

    据了解,从上世纪70年代起,联合国就向世界各国推荐华德福教育,然而目前它仍是“非主流”,多数学校没拿到教育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

    “华德福很适合孩子身心发展。”家长李颖说,但孩子上幼儿园时每天都是玩耍,不学认字、算术,小学也不考试,肯定跟不上传统学校孩子的步伐。

    也有家长认为,华德福是一种理想的教育,它没考试、不主张竞争、不进行早期教育,怎么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

    在从事10多年小学教育的加斯顿小学校长王钢看来,华德福看上去很美,但中国大部分家庭是无法承受的,比如要求所有的东西是纯天然的,拒绝电子产品,这与现代社会是脱节的。

    王钢认为,华德福与现实的冲突很大,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社会层面,无论是教育层面还是文化层面,都有很多格格不入的地方,实现难度很大。

来自: 河南商报 ; 呢喃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