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茶经》记载:淮南茶,光州上。古时的光州,即今日的信阳市光山县。陆羽所赞赏的光州茶,也就是现在的信阳毛尖。信阳毛尖口感丰富醇香,芽头多、白毫多、色泽翠绿,多次冲泡汤色仍然碧绿清澈,滋味浓郁不减。其中赛山玉莲更是信阳毛尖之极品,产自光山县凉亭。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如今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说它是“绿茶之王”也不为过。 光山县地处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是红色革命老区。光山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干湿适宜,青山、绿水映衬,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光山独特的气候条件成就了其出产的信阳毛尖的品质,但山地的地理环境也局限了光山经济的发展,让光山成了“富饶的贫困县”。 大自然的馈赠,品质的坚守 29岁的代晓兰一家生活在光山,家里世代以茶为生。出门就是连绵不断的茶山,代晓兰家与同村的茶农日子过得却并不宽裕。采、挑、揉、烘,光山茶农们还在坚守着代代相传的制茶工艺。1克干茶需要采摘103颗鲜嫩芽头,1斤干茶需要采摘51500颗嫩芽。超过5万次的纯手工采摘,才能最终制成1斤宝贵的信阳毛尖。正是因为对采茶工艺近乎苛刻的坚守,才使得光山茶园产量比较低。 早春时节,海拔800米的山上气温低,茶树没有病虫害,也没有农药残留。茶树全靠天然降雨滋润,用农家天然肥代替化肥,种植环境无污染。更长的生长周期使信阳毛尖营养物质更丰富,不涩不苦,有着淡淡的兰花香气。这种天然生长条件下出产的信阳毛尖,汤色鲜活翠亮,嫩芽细致饱满。然而由于没有很好的销售渠道,这样的好茶却卖不出好价钱。 “我们这里祖祖辈辈以茶为生,我们家从事茶叶种植炒制很多年了。外地不了解的朋友可能会以为茶叶那么贵,你们茶农应该很赚钱的,其实不然。茶农起早贪黑,茶叶上市季节更是通宵达旦劳作,但赚到手确实很微薄,甚至寒酸。现在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从事这个行业的越来越少了。”代晓兰不无忧虑地说。 黄波也是光山人,父母也从事茶叶种植炒制30多年了,但家里收入仅能维持温饱。大学学医4年,毕业后在小县城的医院工作了2年,黄波终下决心,要回乡帮乡亲们做点事。在与父亲促膝深夜长谈之后,父亲终于同意他学习炒茶。2016年黄波加入了光山县“又一村”茶叶专业合作社,一帮年轻人希望通过合作社这种模式实现茶叶的标准化生产、有组织销售,希望改变农村茶农的窘迫生存环境。 代晓兰也由黄波介绍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聘请了专业的茶园管理专家,教大家管理茶园、科学种植,茶叶的产量比以前提升很多,鲜叶的品质也大幅提高。茶农采摘鲜叶,合作社工厂聘请专业的炒茶技师指导炒制生产,茶叶的品质也明显提高。
来自: 河南茶叶网 ;庄付旗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