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题材对于判定佛像的价值和时代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题材是佛像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依照佛的分类和造型样式不同,汉传造像常见的有150至200种,一般的分类是佛、菩萨、明王、罗汉、护法神和高僧,但明王较少;藏传造像常见的有200至300种,题材相对复杂一些,有上师、密修本尊、佛、佛母、空行母、罗汉、护法神。其中,上师排在第一位,因为它是四皈依之首。上师造像的写实性很强,是完全按照上师生前的面貌塑造出的。首都博物馆藏有一尊四世班禅像,后脑勺有一个鼓包,颧骨很高,是四世班禅的真实相貌特点。 佛像题材鉴定涉及的内容包括佛形、量度、姿势、手印、持物、身色。其中,身色更多在唐卡中有所表现。佛像在藏传中都讲身色,比如西方如来是红色,东方如来是蓝色。本尊的形象讲究得更细,三个面的面相不一样,手腕的颜色不一样,手指的颜色又有变化,非常讲究。不同的造像头饰也不一样,本尊、罗汉和护法神的头饰都不一样,有戴花冠的,有高发髻的,有盘发的;身饰也不同,有连珠式的璎珞、U 字形的璎珞等等。服饰上,佛像有袈裟,菩萨是天衣,本尊围的是兽皮,从这些角度就可以判断身份。台座分为莲花座、鸟兽座等,也都极有讲究。 佛像收藏首先有知识探索方面的意义,可以研究佛家的历史和思想发展变化,因为造像是佛教的载体,研究造像有助于研究古代历史、雕塑艺术、审美情趣、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等等。西方人对明代永宣造像的合金成分给予非常高的评价,认为这一创造相当于铜器史上的文艺复兴。过去大家说宣德炉是红铜铸造,但其实都是黄铜胎体,外面的皮壳是做出来的。在精神层面上,佛像收藏也是一种艺术欣赏,不言而喻。 笔者认为,佛像收藏应该有一定的方向。首推精品佛像,其次是艺术性强的佛像。另外,汉传和藏传各时代的代表性佛像、汉传和藏传各类别的代表性佛像、重要题材的佛像、特殊工艺的佛像、特殊历史意义的佛像、大体量的佛像,都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除上述几点之外,笔者建议藏家应高度关注佛像的艺术性。因为艺术性是最有生命力的。艺术性包含了很多综合因素,首先要强调它的工艺性,这是很重要的。在收藏方法上,首先要对市场有清醒的认识,其次对文物有基本的了解,最后也不能忘了请有专长、有良知的专家掌眼。毕竟在佛像的鉴定和收藏上,知识和经验非常重要。
来自: 雅昌艺术网 ;庄付旗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