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河南新乡:延津农田害虫蟋蟀成了宝 农民捉一只能卖上千元

2017-8-13 23:33 | 评论: 0|来自: 光明网

摘要: 2017年8月9日傍晚,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僧固乡德士村的一些农民开着私家车来到玉米地捕捉蟋蟀。 河南省新乡市的延津县及其附近的滑县、封丘县等地的蟋蟀品种多、个头大、牙硬齿利、善搏斗,深受国内斗蛐蛐玩家的 ...
2017年8月9日傍晚,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僧固乡德士村的一些农民开着私家车来到玉米地捕捉蟋蟀。

    河南省新乡市的延津县及其附近的滑县、封丘县等地的蟋蟀品种多、个头大、牙硬齿利、善搏斗,深受国内斗蛐蛐玩家的喜爱。近年斗蛐蛐比赛中,延津蟋蟀善斗的“凶名远播”,据说现在上海各大蟋蟀交易市场都挂有“延津蟋蟀”的大牌子,有的还写着“专卖”,成了“名牌”。 

    立秋至白露是延津蟋蟀交易的旺季,每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上万名“蟋友”。该县蟋蟀民俗文化协会会长王秋国告诉记者,每年八、九月份,延津县130多个村子70以上的农户组成浩浩荡荡的捕捉蟋蟀大军,就连一些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返乡加入其中。小小蟋蟀搅动了一个县,五六万男女老少齐上阵,过起了白天睡觉、夜里“捉虫”的特殊日子。一只蟋蟀少则三五元,多则上百元,若运气好了碰到极品则能卖到千元万元以上。最开始逮蛐蛐的都是青壮年男子,如今,农村妇女们也成了主力军。 

    一位客商说,他们买回去后调养到秋分左右,挑选出来好的,等到霜降再拿出来斗,一直斗到11月底。玩蛐蛐儿要会斗,刚开始先喂它吃五谷杂粮,斗前再喂它吃鲜虾、蟹肉,这样蛐蛐儿才有劲斗。 

    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百日虫、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 

    斗蟋蟀,也即斗蛐蛐,亦称“秋兴”、“斗促织”,即用蟋蟀相斗取乐的娱乐活动。斗蟋蟀是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国的艺术。蟋蟀从原先的听其声,发展至今的观其斗,从这一微小的侧面,也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变化。
来自: 光明网 ;陈嘉祯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