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连恩,是濮阳台前县人,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业的他,现为濮阳县王称堌镇宋集小学体育教师。2009年大学毕业后成为特岗教师,他在宋集小学一待就是八年,从最初那个年轻懵懂的新老师,他已经快速成长为了一名踏实肯干、专业过硬,怀揣足球梦的骨干型教师。任教八年来,他义务带孩子们踢足球,组建宋集小学足球队,自编的足球操每天都会展示在全校师生面前,他将勇于拼搏的无畏精神根植孩子的心田! 2009年,濮阳县王称堌乡宋集小学来了一个特岗教师——赵连恩。他的到来为这个没有年轻教师、简陋局促、一眼能看到黄河的校园带来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刚刚大学毕业的他,最开始有诸多的不适应……一次次想放弃的念头,都被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击退,咬牙坚持下来,发现自己的世界越来越精彩,对教育的感情越来越依恋。特别是学校校长父母般的关怀,同事间的互致问候和关心,都汇成了他心中立志扎根这片土地的志向。 周一到周五,你总能在教室、办公室、操场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周六周日,他也不曾闲下来,离家比较远的他,周六周日也不回家,坚持住在学校,为那些学习差一点的孩子补课就成了他周末的主题。这就是他的一周,这就是他在这个学校一干八年普普通通的一周。
因为学校严重缺语文数学教师,所以学校给他安排了两个班的数学课。他没有怨言,更没有退缩,勇敢面对。遇到难题没有把面子放在第一位,而是敢于请教老教师。他遵循的原则就是“我可以没面子,但孩子一定要学会”,没有专业知识他就现学现卖,没有经验他就勇于向老教师取经,孩子成绩提高慢,他就用时间来弥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近几年孩子们的成绩都取得较大的提高。
在这样一个教育设施落后,教师资源缺乏的滩区学校,他不曾抱怨,不曾放弃,才能让足球课、足球队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学校没有操场,田间树林,成为孩子们竞赛奔跑的绿茵场;没有比赛场地,漫漫黄沙成了孩子们的天然足球场。谁曾想,在贫困的黄河滩区有一队奔跑着的足球健儿!谁曾想,这支矫健的队伍竟然在不起眼的农村广阔天地里尽情飞奔! 2010年通过协调,村里把校外一块空地推平建起了篮球场。从此每天下午放学后,他都会义务教孩子足球,练习基本功、脚内侧、正脚背踢球、传球、接球等,足球的种子在滩区孩子的心里慢慢生根、发芽。经过三个多月的练习,孩子们达到了比赛的基本要求,于是举办了宋集小学年级足球联赛。篮球场成了足球赛场,没球门,我们就用两根竹竿插地上绑跟绳子当球门,就这样足球小联赛每个月都开展了起来,且成为小小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2014年,“晨光杯”足球赛再次开赛,赵连恩有幸被邀请任濮阳县足球赛的裁判长,令人惊奇的是夺冠球队里一个队长,一个副队长竟然是原宋集小学——他之前教过的学生。这也陡然增强了他扎根基层,教好孩子们的决心和信心。 2015年,中心校任命赵连恩为宋集小学校长一职,上任伊始,赵连恩明确提出以足球特色立校的整体思路和构想。从那一天起,采用大带小的模式,每个班选五个学生,每天下午第三节课练习足球基本技能,女生也首次加入到了足球运动当中。由于学校全部都是硬地面,练习中赵连恩每次都强调无数遍“能收就收住,尽量不要有身体接触。”生怕孩子们受伤。虽然因场地问题令足球失去了部分魅力,但孩子们乐此不疲,每天都活跃在这样一块小硬地足球场上。 2016年3月,宋集小学第一届“校长杯”顺利开赛,这次三至六年级男生加上五六年级女生共六个队展开角逐,比赛使学校足球氛围更加浓厚,孩子们学会了团结,班级荣誉感更强,更有凝聚力。赛后,中心校为每个学生买了足球,从此,学校每个学生都开始学习足球,并自创了一套足球课间操。 今年暑假期间,他和同事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公益足球培训,让很多孩子喜欢上了足球。没比赛就不能出水平,7月中旬赵连恩把学校男女足球队拉到县里和一个小学队进行教学友谊赛,宋集小学足球队踢出了风采,踢出了精神,完美地展示了足球技术水平,受到濮阳县足球界的广泛好评。辛勤耕耘下初步看到了成果,目前,宋集小学足球队正蓄势待发,以百倍信心迎接本学期第一届“县长杯”的大考。
来自: 搜狐体育 ;王文龍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