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掐丝珐琅:复兴的宫廷时尚

2017-8-22 09:17 | 评论: 0|来自: 华夏收藏网

摘要: 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是一门仅为帝王家享有的独特工艺。“铜胎掐丝珐琅”,顾名思义,是指在铜胎上,用细薄的扁铜丝掐成花样,再在铜丝立面围成的小隔间填充珐琅釉彩,经反复烧制、镀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 ...

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是一门仅为帝王家享有的独特工艺。“铜胎掐丝珐琅”,顾名思义,是指在铜胎上,用细薄的扁铜丝掐成花样,再在铜丝立面围成的小隔间填充珐琅釉彩,经反复烧制、镀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烁目的珐琅器皿。

掐丝珐琅自元代从西亚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有着伊斯兰教艺术繁复绵密、极重线条和设色的特点,而中国传统美学是一种忽略色彩与形似的美学。掐丝珐琅的繁丽生动、辉煌灿烂,对国人尤其士大夫阶层,造成了审美上的冲击与反动。譬如像曹昭这样的文人,就断然认为珐琅器失之俗艳,“但可妇人闺阁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也”。虽然未能迎合士大夫文人淡雅高洁的趣味,掐丝珐琅却深得元、明、清几朝统治者的喜爱。由于盛行于明景泰年间,且早期以亮蓝为主调,又名景泰蓝。

掐丝珐琅技术最早可追溯至元代,但元代工艺还很粗陋,胎型笨重,掐丝欠均匀,色彩也比较单调。到了明中期,工艺臻至成熟,不仅制胎巧夺天工,器型丰富多样,釉色更是变幻万端,在早期的宝石蓝、菜玉绿、鸡血红、车渠白之上,又新添了葡萄紫、翠蓝和玫瑰色,观之愈加纯净透亮。

明晚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掐丝珐琅工艺一度陷入低谷。直至康熙年间,掐丝珐琅器才重新开始烧造,到雍正和乾隆年间迎来了第二个高潮。

清代掐丝珐琅技艺较之前朝已有长足进步,其一大特点是体量宏伟,器型已从盘、碗、盒、熏、炉、鼎、樽、壶等小巧物什,扩大到了日用家具,如桌椅、床榻、箱柜、屏风、鼎式大香炉等等。如今到故宫走一圈,几乎各个殿厅里都放着大而醒目的景泰蓝摆件。另一特点是将掐丝珐琅与錾胎珐琅、画珐琅、宝石镶嵌、漆雕、木雕等其他工艺相结合。乾隆曾下旨制造掐丝珐琅佛塔六座,这一组高两米有余的“铜胎蓝绿地掐丝珐琅宫殿亭式佛塔”,工艺繁复,纹饰曼妙,充满恢宏庄严的皇家气象。

来自: 华夏收藏网 ;庄付旗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