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庆敏与乡亲们一起收花生。 本报记者 韩 丰 摄 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年近花甲,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伤残退伍军人。他略显黝黑的脸庞、消瘦的面容、佝偻衰老的脊背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 他退伍返乡后干过窑厂、卖过家具。三年前,他创建了河南康立肥业有限公司,与郑州农科院建立了良种购供关系,安排100余名村民就业。乡亲们看他是一个好当家人, 2014年6月,选他为夏邑县歧河乡随沟涯村党支部书记。他叫随庆敏。 随庆敏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把“军伤残”照顾的两个“低保”指标让给村里最困难的群众,并拿出自己一年的伤残军人补助金16000元,为村里安上路灯。事不算大,却彰显一名党员、一个村支部书记关心群众的高尚情怀。 随沟涯村辖五个自然村,方圆5.5平方公里,近2000人竟然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乡亲们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水。要修路资金不是个小数目,他在心里默默下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自己拿钱给村里修路!随庆敏召开了家庭会议。四个孩子都已经成家,听到父亲的决定,通情达理的孩子们都很支持。听到随庆敏说自己掏钱修路,立刻就有人提出了质疑:有钱烧吧?能修成什么样的路?不会只是说说吧?等随庆敏真的请来了施工队开始规划路线,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个的“拦路虎”。从张厂至赵庄不到600米的路程,仅垃圾、砖头瓦块就有十几处。为了不耽误工期,随庆敏带着家人把垃圾一处一处清除。群众被随庆敏感动了, 66岁的村支部原书记随庆彬加入了清扫障碍的队伍,村委会原主任赵友敏带着村“两委”一班人也来了,修路的人越来越多。 从8月10日开工,随庆敏一天到晚都守在工地上,每天仅能休息三四个小时。水泥和沙石的比例够不够量,凝固的时间到不到期,钢筋是不是合格……每一项随庆敏都要过问。超强度的劳累让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在施工的第十天终于累倒在了工地上。到医院一查,是低血糖,这是过度劳累的后果。在医院刚挂完两瓶吊针,他拔下针头,又赶回了工地。9月25日,投资98万元,两条贯穿随沟涯村东西南北4公里的主干道终于修好了,可是,随庆敏却瘦了近20斤。45天的时间,随庆敏3次晕倒在修路现场,每一次都是到医院挂了吊针就赶回来继续修路。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老随这人说话算话,是个干大事的人!俺几辈子也没走过这样好的路啊。”村民季公社激动地对记者说。 为了让乡亲们增加收入,他在原来流转土地的基础上,让大家种自己引进的良种小麦和良种花生。随庆敏给大家提供的良种由郑州农科院回收,收购价都比市场价高出近一元钱,按照每户种植三亩良种计算,仅一季小麦就可增收3000元。眼下,随沟涯村的3500亩地里,种的全是他给大家提供的小麦良种,小麦长势喜人。赵庄组75岁的赵大爷看着满地绿油油的小麦,高兴地说:“随庆敏让俺的地长出了‘金子’,这是做梦也没想到的好事啊!” 随庆敏看着满地长势喜人的良种小麦,又开始筹划更大的行动。10月底,他在工商局注册成立了河南长寿圣乡绿色杂粮有限公司,他计划明年带领全村的百姓种植大豆、绿豆、花生、高粱等杂粮。“我计划用五年的时间,让全村百分之六十的家庭都开上小汽车!”展望美好的未来,随庆敏信心满怀地说。 在上任短短的一百多天里,随庆敏走遍了全村七十多个困难户,了解村民的疾苦,为他们送去党的温暖。贾文海今年已近八旬,孩子都不在家,随庆敏每隔几天就要去看看,顺手掂上二斤肉,一个烧鸡,随手递给老人几十元钱;特困户随天然病故,没人下葬,随庆敏自己掏出1500元买了棺木,安葬了老人;随沟涯村特困户季存章,卧床多年的妻子每天仅吃药就要几十块钱,随庆敏经常到他家里去,每次去都掏给他300元钱。每次遇到这样的贫困户,随庆敏都会慷慨解囊。随庆敏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遂了乡亲的夙愿。 ![]()
来自: 商丘网 ;原作者: 韩 丰 尚 伟 不离;不弃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