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是我国新设立的首个“残疾预防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8500多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34%,平均每16人中就有1位残疾人。残疾人历来是全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那么他们究竟因何致残?如何筑牢残疾预防的“防线”?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人士。 社会环境因素增加残疾风险 残疾不仅仅是外界看到的一部分人由于受到身体疾病的影响不能正常工作或生活才被称为“残疾人”,确切地说,残疾包含躯体功能障碍和精神心理障碍两大层面。 “残疾主要分为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在各类致残原因中,后天获得性因素是主要因素。”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有关专家表示,相比一些出生缺陷疾病导致的先天性残疾,“后天性残疾”更多是指非传染性疾病的致残,以及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社会因素带来的残疾。 “人口总量增加、人口结构老龄化是造成残疾人数量增多的直接原因。”专家表示,随着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不断增加,同时也带来了致残率的增加。“众所周知,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的第一疾病死因,如果抢救不及时,就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据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治疗中心主任李天晓介绍,脑血管病抢救贵在“争分夺秒”,像脑梗死溶栓需要在4.5小时内实施,但现实中却有80%的患者不能在3小时内抵达医院,98%的患者不能在黄金时间接受溶栓治疗。“这样一来,多数患者由于没有在时间窗内得到及时救治,后期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残疾。”李天晓说。 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口流动频繁,以及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致残的风险。 从“源头”做好残疾预防 残疾无论对一个家庭还是整个社会来说,都会带来不小的负担和压力。消除这个“生命的缺憾”,就要重视残疾预防,从“源头”做起。 据了解,近年来,河南省严重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但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因此,业内专家表示,“全面二孩”时代,筑牢出生缺陷三级防控体系亟待跟进。 今年河南省把出生缺陷免费筛查列入十件重点民生实事,目前这项政策已在全省各地全面启动。其中,在免费筛查项目中,孕期开展的血清学筛查和四位彩色超声筛查,被业内认为是预防出生缺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像是四维彩超筛查就可以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肢体残缺等80%以上的胎儿先天畸形。 而针对新生儿开展的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是国家对新生儿强制推行的“两病”筛查。“这两种疾病一般在婴儿出生6个月后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并且会造成严重的体格生长迟缓、智能发育落后,进而导致肢体残疾、智力残疾。”河南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主任赵德华说,听力筛查同样是由于听力障碍的临床症状出现较晚,容易错过最佳治疗康复时机,造成孩子的听力残疾。“但是筛查出的患儿如及早得到治疗,多数预后良好,因此要重视这项筛查,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儿童来讲,按时接种疫苗也是避免后天性残疾的一道有力“屏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张延炀告诉记者:“小儿麻痹症曾是造成肢体残疾的重要因素,目前通过全面普及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从2000年起,我省已持续保持无脊灰状态。”除此之外,新生儿接种的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带来的智力残疾,接种流脑疫苗可预防脑膜炎球菌导致肢体坏死引发的肢体残疾等。 康复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康复是残疾人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也是一个需要早治疗、早干预的长期过程。实践证明,0——6岁是残疾儿童康复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儿童可塑性强,早期康复不但可以减轻残疾程度,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残疾的发生,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重建生活、学习及社会交往的能力。”省残联康复部相关负责人说道。 我省自2012年起实施“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患有听力障碍、肢体残疾、脑瘫、孤独症、智力残疾的贫困儿童实施救助,并对其手术、康复训练、矫形器配置等费用给予资助,很多家境贫困的残疾孩子得到了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另据相关统计,从2012年到2016年间,我省累计投入专项彩票公益金1.1亿元,先后有20多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各类医保报销范围。 但不可否认,在现行救助政策下,由于康复周期长、治疗费用高等因素,不少残疾儿童家庭仍然面临不小的经济负担。从总体上看,我国残疾人康复服务总体能力较弱,服务水平不高,残疾人的康复状况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给更多需要康复治疗的人群提供便利,近期我省一些医疗机构结合自身优势正在积极探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结合院内康复医学专科的优势,在今年8月份成立了全省首家“河南康复医学联盟”,旨在通过联盟平台向基层输送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牵头成立了“河南妇幼儿童康复联盟”,除了要把先进的理念、良好的康复治疗技术、合适的治疗方案全面推广,让广大迫切需要康复的患儿得到更有效果的治疗,联盟还将进一步加强学术沟通和交流,提升康复专业人员能力水平,加强儿童致残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研究。 多位业内人士也借此呼吁,希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让康复服务机构多起来、康复医学人才多起来,让更多残疾人享受到优质的康复服务,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来自: 重视残疾预防 关爱生命健康 ;白佚名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