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商丘打扫公厕,一个月有1000块钱的收入,可能在城市人看来,这份工作很脏,工资也不高,但回到老家,我就是邻居们羡慕的对象。我这么大年纪了,有稳定的收入,能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我觉得很幸福。”近日,在长江路一个公厕门口,刘怀冉告诉记者。 近几年来,市区的主要道路上均设置了新型公厕,不但方便了市民,也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不少没有工作的中老年人借此机会有了稳定的收入,刘怀冉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告诉记者,自己今年65岁,老家在夏邑县,儿子和女儿都在商丘市工作。十年前,孙子出生之后,老伴就来到这里照顾孩子。“我自己在老家居住,又不会做饭,孩子们都不放心,就让我也过来了。我那时才50多岁,孩子都是刚在商丘市立足,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很重,我不想让他们养着我,就想找个活做。但我没有文化,对商丘又不熟悉,还得时不时回家照管几亩地,不好找稳定的工作,只能走街串巷收点废品。劳累不说,万一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可能很多天都没有收入。幸亏后来商丘建了很多公厕,需要不少打扫厕所的,我就成了其中的一员。”刘怀冉说。 每天早上6点,刘怀冉就起床了,来到公厕后,先打开门,再拿笤帚和拖把把里里外外打扫干净,这时候就已经有不少锻炼的老人来上厕所了。“现在市民们的素质都提高了,大部分人都会在如厕后冲洗干净,只需要在他们出门后拖拖地就行了。但还是有人不太注意,个别人出门后,厕所里都是粪便,甚至墙上也有,遇到这样的事我只能多花时间清理。刚开始工作时还觉得恶心,现在都已经习惯了。”刘怀冉说。 再繁忙的工作也有休息时间。公厕管理间里,他准备了躺椅和收音机,闲暇的时候,听听收音机,中午还可以在躺椅上闭目休息一会。更多时候,他都是在附近树下坐着,附近的退休老人很多,大家都喜欢来到树下和他聊天。 刘怀冉说,和村里同龄的老伙伴们相比,他感到更幸福。“老家像我这个年龄的,除了每月六七十块钱的养老金之外,只能依靠地里的一点收入和外出打工的孩子寄回来的一点钱生活。而且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老人们有个头疼脑热的,孩子也回不来。他们都很羡慕我,因为我自己挣的工资花不完,还能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所以觉得很幸福。我现在身体还很好,腿不疼眼不花,我觉得自己还能再干几年。”刘怀冉说。
来自: 网易新闻 ;陈嘉祯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