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我是谁”社会化小组活动报道

2017-7-27 10:03 |原作者: 雨之露社工 | 评论: 0|来自: 郑州市社会福利院社会工作

摘要: 初次相遇的自我介绍,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而对于有智力障碍的孩子来说,却需要技巧性的引导,并加以重复练习。人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被满足后,都存在与他人交往的需求。社会交往理论认为,在与他人 ...

初次相遇的自我介绍,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而对于有智力障碍的孩子来说,却需要技巧性的引导,并加以重复练习。人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被满足后,都存在与他人交往的需求。社会交往理论认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认识,互相影响,在交往中可以提升自我。故,为提高福利院养员的自我认知水平,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福利院社工科组织有理解能力的养员开展社会化小组活动。小组通过小组成员自我介绍,让其他组员了解自己;通过其他组员对自己的评价,通过别人的视角了解自己,形成比较全面的自我认知。

此次小组活动共四小节,每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约60-90分钟,于社会福利院社工科功能室小剧场开展,主要围绕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活动目标

活动内容

第一节

 

自我

介绍

 

6月30日

1.社工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相互认识和熟悉,建立互动关系;

2.使小组成员了解小组的性质、目的与进行方式,订立小组活动的基本规范。

1.社工对自我介绍作出示范;

2.社工问组员几个问题;

3.社工协助组员将问题答案串起来形成完整的自我介绍;

4.制定小组契约;

5.“爱的鼓励”练习。

第二节

 

水果

与我

 

7月14日

1.提及组员名字时,组员可以快

速用自己喜欢的水果回答。或用自己名字回应喜欢的水果;

2.协助组员探索自我特质,发现

自我,并对自我特质进行肯定,接纳自己。

1.组员简单介绍自己;

2.用自己喜欢的水果介绍自己;

3.拍拍操简单练习;

4.“爱的鼓励”练习。

第三节

 

我认识

的她

 

7月21日

1.通过了解自己眼中的我、他人

眼中的我,增加对自己的认识;

2.通过自评和她评,让组员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1.组员之间相互评价;

2.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归 

纳;

3.“爱的鼓励”练习。

第四节

 

爱的

鼓励

 

7月27日

1.通过游戏设计,每个人都能做

出完整的自我介绍;

2.协助成员了解自己的能力,帮

助成员进行自我肯定,提升成员自信心,增强其价值感。

1.“击鼓传球”游戏;

2.简单手语练习;

3.组员之间相互鼓励;

4.成员感受的反应,活动总结。

活动场地:小剧场

小组活动前期,组员发言较为沉默被动,只有极少数小组成员可以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社工主动与组员进行沟通和简单的提问,并通过“爱的鼓励”游戏增加社工与组员、组员与组员之间互动,培养大家的节奏韵律感,活跃小组气氛,组员发言的积极性得到普遍提高。

在活动过程中,社工也创造各种机会让组员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第一小节活动最后,社工与组员一起制定小组契约,澄清和说明小组活动中的互动准则,协助组员进行签到,并为大家发放水果。组员吃着社工亲手为他们清洗干净的水果,笑得很开心。

组员活动中认真签到,共同制定小组契约

社工激励优秀组员

小组活动中期,组员通过用喜爱的水果来介绍自己,从喜好去发现、肯定自己身上的一些特质,并说出自己眼中的其他组员优点。组员通过他人眼中的自己,增加对自己的认识,接纳自己,认同自己。在这一阶段,组员对小组已经形成较强的认同感,并与其他组员建立起相互的信任关系,部分组员在活动过程中也会帮助其他组员,比如进行一些名词解释,如“姓名”、“性别”、“爱好”这些概念的界定等,组员娜娜在其他组员紧张或者一时不知如何发言时会温柔安慰,告诉发言的组员:没事,别怕,慢慢说。社工对娜娜的表现表示鼓励和赞赏。在“我眼中的她”这一环节中,组员满满对组员杨杨提出了表扬,并与其他组员一起分享杨琴的优点。

社工在活动中期这一阶段中,更多的去询问组员的想法和意见,虽由社工控制小组活动的进度,但小环节内由组员自由发挥,并培养组员积极倾听其他组员发言的良好习惯。

组员相互鼓励

在小组活动后期,社工带领组员一起回顾前几节小组活动的内容,并通过“击鼓传球”游戏的设计,让每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通过几次活动的反复练习,大部分组员都可以对自己进行一个完整的自我介绍,社工对组员们的这一进步表示肯定和表扬。

在整个活动最后,组员一一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惊喜:简单手语的学习。通过一一的示范,组员学会“你好”、“我爱你”、“你很棒”等简单手语的手法,并用“你好”向其他组员打招呼,用“你很棒”表达对其他组员的鼓励。

当社工问道,如果我们下次还举行这样的小组活动,大家还愿意来参加吗?这个问题得到了组员的一致肯定。

“我是谁”社会化小组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与普通小组活动相同的是,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小进步,都有个人的成长和行为的改变,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

1.该“社会化”小组中,每个组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对话题的敏感度较弱,注意力较为分散,社会工作者需要作为领导者,一直处于整个小组活动的中心地位,把控整个活动的进度。若小组成员分心走神,社工还需及时澄清小组的中心任务,将话题拉回,以保证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

2.社工还需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小组成员细微的情感变化、坐姿或手势或其他小动作的调整,都要有敏锐的认识,做到三个“及时”。

A.影响小组活动正常进展的,要有及时善意的提醒。

B.有利于其他组员进行学习模仿的,需及时鼓励和表扬。

C.活动进行中,及时关注个别常有小情绪波动的组员。

3.该小组中,部分组员肢体残疾,或有因疾病而导致肌张力(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过高的组员,在游戏环节需要更多的耐心去引导。

4.在小组结束的时候,组员并没有离别的伤感,或许这样的无忧无虑对她们而言是最好的生活状态,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秒都是快乐的存在。

来自: 郑州市社会福利院社会工作 ;原作者: 雨之露社工 雨之露社工中心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