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王一水是知名画家,更不如说她是一个爱心画家,她爱的表现的无处不在,表现在她的笔墨里,更表现在她的爱心行动中。 如同爱美一样,爱心人皆有之。爱心,首先要表现对自己的爱,对自己的爱来自于自尊自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王一水6岁就懂事了,知道自己被生父母遗弃而被养父母抚养的事情后,便发奋图强,发誓一定要活出自己的尊严,要尽早的自立更生。自爱来于她自强的精神,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在浙江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 其次,爱心表现对家人的爱。王一水没有辜负养父母的抚养关爱,视其如同亲爸亲妈,长大成人独立生活后的一水借一切机会表示自己的孝敬。每逢佳节,更是送吃送喝送爱心。虽然从开始养父母就反对一水学画,但现在,一水能进入中国美术学院接受高等教育;能有资格成为画坛上知名的一员;能有本事把对家乡开封和对祖国的爱表现在画卷中,才是对养父母最好的孝敬。一水成人了,是对养父母最好的安慰;一水成才了,是对养父母最好的回报。 家人,在一水心中是一个更宽广的概念。她先后收养了9个孤儿,她做了9个孩子的妈妈,为了不让自己苦难的身世在这些孤儿身上重演,她如同生母一样在这些孩子身上倾注所有的母爱,她克服一切困难要把这些孩子抚养长大,培养成才。 爱心表现在一水的家国情怀里。出于对家乡的爱,出于反哺家乡的强烈愿望,一水放弃了留在美术学院任教的优厚条件,回到生她养她的这片热土-开封。更加可贵的是,不惑之年的一水为了大爱,暂时顾不上了自己的小爱,她兑现了自己的美好爱心,她惊人地用25米长卷画出了新的《汴京八景图》,成了八朝古都开封继《清明上河图》之后的第二张历史文化名片。她画了开封的城市山水,她用画笔倾注对家乡的爱,她用心血画出家乡开封的美,她用无言的画卷充分表现对家乡有声的酷爱。从一水的画中好像可以听到一位开封女儿的喊爹叫娘的呼唤声,好像看到一位知名画家对开封家乡积极热烈的一颗爱心在跳动。王一水这次为了庆祝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而举办公益画展,本身就倾注着对党对祖国的热爱。此次画展必将鼓舞大家加强家国情怀,起到画内画外互动,画家与观众共鸣,展厅内与展厅外共勉。 一水的成功,不但是因为她刻苦用功,不但是因为她对当今开封的热爱,而且体现了她对开封厚重文化历史的继承和发扬。汴京八景图中隋堤的“柳色如烟絮如雪”,繁台的“千门如水绿柳烟”,汴河的波涌浪卷,“芦花飞雪”,相国寺深秋菊黄霜落传来阵阵雄浑洪亮的钟声,梁园的白雪皑皑,“万树着银”,河南大学院内的千年古塔,尤其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等对画家都有深刻的影响。开封的古迹文化元素都能在一水的山水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历史不能割断,一水在对开封文化历史的继承和发扬中作出了一位画家的贡献。这也是读者和观众喜爱她的山水画和敬重她为人的原因。 文如其人,画亦然。清末诗人、著名外交家黄遵宪提倡“我手写我口”,一水则用笔在画中抒发着爱心,她是在用我手画我心。她用写意的手法写实,她把社会现实中的美和爱搬到了画面,使艺术的美比真实的美更美。一水的每幅画,不管长幅还是斗方都是画家心声的流露,都是画家人生轨迹的记录,都是一水家国情怀的再现。观众读画家的画,等于在倾听画家的心声,在观看画家的人生道路。与其说读者被画感动,不如说是被画家的爱心感动。 爱的分量太重了,重如泰山;爱的意义太伟大了,大到无疆无边;爱太美了,美到怎么形容都不为过。爱能超越血缘,爱能超越家庭,爱能超越国界,爱能超越肤色,能超越物种。 读了王一水的画册,看了王一水的画展,听了王一水的爱心故事,就会被王一水的爱心所感动,我们每人就会增加一份爱心,每人就能对社会多献上一份爱心,这样,世界就会更美好,社会就会更和谐。只要爱心能够传承,国家就有希望,世界就有希望! 元代诗人王冕《墨梅》诗云:“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相信一水的画,一水的大爱,一定会清气充满人间,充满祖国大地。
原作者: 王业松 星之辉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