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楼劲来了,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龙协涛来了,10月11日,《魏晋史研究·学术与人生》栏目建设高层论坛在许昌学院召开。专家们认为,许昌是名不虚传的文化厚重之城,许昌是名副其实的汉魏故都。 东汉末年:许昌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认为,汉末魏晋120年间,许昌的政治存在状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到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许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黄初元年(公元220年)至咸熙二年(公元265年),许昌作为魏朝陪都、副政治中心时期;泰始元年(公元265年)至建兴四年(公元316年),许昌作为西晋具有陪都性质的军事重镇时期。 “许这个地方,当时被称为许都。”作为魏晋南北朝史学研究权威专家,楼劲认为,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从此,汉献帝刘协及汉朝廷有了寄身之地,以许为都延续国祚25年;许则以汉朝都城、天子所居的政治中心的身份和地位,为当时海内各股政治势力所关注,并载入史册。 “此时,许都这个汉朝政治中心内的政治核心是弱君与强臣的组合,但君虽弱他是君,在道义上他是强的;臣虽强也是臣,在制度上是弱的,各路诸侯纷争,无不承认身居许都的汉天子为天下共主。”平顶山市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潘民忠说。 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在许都宣布禅位于魏文帝曹丕。至此,许都作为汉末整整1/4世纪全国政治中心的历史使命宣告结束。 “魏基昌于许”:许昌是魏朝的政治副中心 许都对汉朝是重要的,对于魏朝十分重要。因“魏基昌于许”,曹丕改“许县”为“许昌县”。国家的首都虽然迁至洛阳,但作为四大陪都之一,许昌一直处于政治副中心位置。 龙协涛教授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曹丕在位的68个月中,身在首都洛阳的时间是27个多月,身在许昌的时间是近27个月,两者几乎持平。并且,他所发动的三次南征攻吴的军事行动,都是从许昌出发的。 曹操:许昌政治价值的发现者 许昌对于代魏而立的晋王朝来说,是根基之地和发迹之所。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无不是以许昌为依托进而控制朝廷大局的。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期,许昌距洛阳最近,且道路平易,所以在政治上与洛阳的信息互通就更密切一些,其地位也更重要一些。 专家们认为,许昌地理位置所蕴含的政治价值的发现者和挖掘者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汉末魏晋时期,许昌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副中心的时间长达120年。这期间风云际会,无数英雄豪杰留下动人故事,充分说明了许昌在当时的政治军事价值和历史地位。
来自: 国搜网 ;陈嘉祯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