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延成暖流 善良流为甘泉

2017-10-25 00:00 | 评论: 0

摘要: 古语有言,百善孝为先。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美德,营造燕庄花园社区的孝文化氛围,在未来路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燕庄花园社区、燕庄村党支部联合未来路街道办事处居民事务科、雨之露社工开展了孝亲敬老道 ...

古语有言,百善孝为先。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美德,营造燕庄花园社区的孝文化氛围,在未来路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燕庄花园社区、燕庄村党支部联合未来路街道办事处居民事务科、雨之露社工开展了孝亲敬老道德模范的评选、走访活动。这次走访活动从1021日开始,1025日结束,短短的五天中,先后走访了16个社区居民中的道德模范,收获了许多人感动的故事。

他们来自人群中,微乎其微,看似微不足道,却又随处可见。他们在这世界上是渺小的,但是在他们的家庭中却举足轻重;他们做的事情是平凡的,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他们显得不再平庸。他们就是在社区中公认的道德模范,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劳而不怨,媳如闺女待公婆

张小荣,她今年65岁了,也算的上是个老人。但同时,她还是个媳妇。丈夫是独生子女,早年因故去世,留下了需要两个照料的老人。公公患病,多年卧床,去年病逝。婆婆双眼失明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了,需要人寸步不离,照料生活起居。她的伟大在于孝敬老人之朝朝梳头洗面,日日端茶倒水,夜夜洗脚搓背。她的伟大在于媳如闺女,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她扛着常人难抗的苦,忍着常人难受的累,几十年如一日。孝亲敬老的模范,她当之无愧。

上善若水,止于至善

彭银兰,阿姨的脸上永远都挂着乐呵呵的笑容,似乎没有什么烦恼。在丈夫眼中,她是贤内助,相夫教子,孝敬老人;在儿女眼中,她是了不起的妈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公婆眼中,她是贴心的小棉袄;在邻里眼中,她是热心帮助邻里的好心人;在陌生人眼中,她是伸出援手的及时雨。一个晚上,彭阿姨在出去散步的时候,偶遇了一个喝醉酒的小姑娘,蹲在路边。旁边来来往往的人,都像是没有看见。可是彭阿姨怕她出什么事情,一直耐心的询问女孩家人的联系方式,女孩醉的有些厉害,也没有问出来,无奈彭阿姨只好把女孩送到了派出所,还叫来了自己的丈夫帮忙。折腾到晚上十点多,看到女孩被家人接走,她才放心的离开。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张本立老先生今年已经81岁了,谁曾想到这八过八旬的老人还坚持在社区工作,为人民服务着。他的一生,是值得骄傲的。

他的文凭只有小学毕业,十五六岁的时候学习木工,大半生都在干木器工作。改革开放之后,响应国家号召,他自己开了一个木器厂,一直干了十七八年。他说让自己感到欣慰的是木器厂得到了大家和政府的认可。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的时候,他担任了郑州市金水区个体劳动者协会会长,河南省劳动者协会常务理事,一干就是十八年。他说,不能自己富裕了,还要带动大家一起富起来,这段时期他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到了协会上,细心钻研如何带动大家,当时金水区的个体工作者协会在全省都是佼佼者。1989年在他开木器厂期间,捐赠给乡敬老院大量桌椅;1989年,经过层层选拔,他作为个体经济代表参加了郑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2004年开始,个体劳动者协会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他就投入到了基层群众工作中去,担任了乡镇生产大队组中的群众代表,并被推选为十一个小组中的组长。2008年中央司法部下令恢复人民调解委员会,他又一次被推上了前线,处理燕庄五个自然村,十八个村民组的人民调解工作,一直到现在81岁的高龄了,仍坚持工作,学而不止。现在仍在坚持学习《人民调解法》。

他没有豪言壮语,却有豪情壮志,默默为了人民奔忙着。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迎难而上;面对夸奖,他却摆摆手,不放在心上。年过古稀的他,仍坚持跑在社区工作的第一线,如果说每滴汗水都值得称赞,那么为小家,为大家,就是张本里老先生的忠心赤胆。

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坚持31年照顾卧床妻子的张百臣老先生;用孝情孝义为母亲支撑着夕阳无限好幸福晚年的王富强先生;好媳妇牛喜云、李淑珍、牛红梅、周金荣、李春娣;道德模范金保忠、张鸣九、王留军、张本恒、张志强、张本宽。他们以不倦的付出传承着民族的美德,她们的点滴孝行和善意汇聚成了美德的汪洋大海。

为到德模范拍照

走访张百臣、张鸣九先生

走访王留军先生

雨之露社工中心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