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最大限度减轻残疾,消除残疾,更好地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金水区约有各类残疾人33171人,全区持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共8948人,其中:视力残疾711人、听力残疾961人、言语残疾69人、肢体残疾5089人、智力残疾903人、精神残疾929人、多重残疾286人。很多人都知道疾病和伤害是可以预防的,事实上大部分残疾也是可防可控的。 残疾预防“从我做起” 残疾预防是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而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为残障。 残疾人致残的原因有哪些? 一、遗传和发育因素 二、环境和行为因素 三、伤害与疾病因素 这三类因素交叉作用,造成残疾。 残疾分为先天性残疾和后天性残疾 导致先天性残疾的常见原因有近亲婚育,遗传因素,子宫内发育缺陷,父母吸毒、吸烟、嗜酒等不良行为,妊娠期患某些疾病、服用不当药物,生产中胎儿缺氧、损伤等。 后天性残疾也称获得性残疾,导致后天性残疾的因素主要有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麻疹、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疾病等;意外伤害可以导致残疾,如交通事故、工伤、辐射和其他伤害。 看上去,人的一生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可能导致残疾的因素,有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有些则是客观的必然。前者如遗传、发育缺陷、意外伤害、疾病、环境和行为因素致残;后者则主要由于人口老龄化后生理功能衰退而导致功能障碍。 残疾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残疾人。残疾的发生率在各国只有高低之分,没有有无之分。不同年龄阶段面临不同的致残风险,因此残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残疾预防需“从我做起”。 树立“终生预防残疾”理念 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残疾人200万-250万人,平均每15-20秒钟就将新产生一名残疾人。随之而来的,不仅是给个人、家庭、社会的压力,也附加着不小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有学者直言,“如果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减少、避免残疾的发生,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交易都是不可估量的”。 可以说,康复和保障是对残疾人“一点都不能少”的关怀,而预防并减轻残疾市“一直在路上”的努力。 人类虽然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残疾,但可以防止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利用现有的技术就可以使至少50%的残疾得到控制或使其延迟发生。残疾预防工作一定要重视,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 在观念上,不少人以为“残疾预防只是残联的事情”,而实际上关联医疗、教育、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多领域。 《行动计划》要求,孕前健康检查率80%以上,产前筛查率60%以上,已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60%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起数、伤亡人数均下降10%以上,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80%以上…… 这些指标性规定,就是要从出生缺陷、发育障碍、慢性病、生产事故、精神疾病管理等方面控制致残风险。 所谓“治未病”“防未病”,不仅要将预防工作在各领域内前移,也要让更多人树立预防残疾的意识,从检查身体、健康生活开始。 事实上,如果把生命的时间轴分解成不同阶段,残疾风险既不会因年轻活力而远离,也不会因年老体弱而溜走。 婴幼儿时的先天性残疾、学龄阶段的传染病致残、工作过程中的创伤性致残、老龄时期的退化性疾病致残等,都容不得任何侥幸,我们应该树立起“终生预防残疾”的理念。 听听专家怎么说? 国家残疾预防行动 计划编制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郑晓瑛指出:由于人口快速老龄化、慢性疾病和意外伤害增加等因素,我国已经进入残疾人口规模增大、残疾人结构变动、致残风险提高的关键时期。残疾预防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社会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立雄说:“如果能够通过各种手段减少、减免残疾的发生,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 政府非常重视残疾预防工作 第一项措施是制定了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中明确了要开展残疾预防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加强对残疾预防工作的领导,宣传、普及优生优育和预防残疾的知识,针对遗传、疾病、药物中毒、事故、灾害、环境污染和其他致残因素,制定法律、法规,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采取措施,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障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戒毒法》、《道路交通法》中都有预防残疾的相关内容。 第二项措施是部门配合加强宣教。 卫生行政部门、交通部门、环境部门等不断完善残疾预防的规章制度,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全社会参与防残,使公民充分认识到:预防残疾人人有责,个人、家庭、社会都要常抓不懈,并且为此奉献力量。 第三项措施是抓住重点采取有效措施。 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儿童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初级卫生保健、尤其是妇幼卫生以及营养、安全饮用水和改善环境卫生等,我国人口死亡率急剧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由于成功地施行扩大儿童计划免疫,一些致残性传染病已经得到控制或消灭,基本消灭小儿麻痹症,有致残作用的传染病也显著减少,从而大幅度地减低了相应残疾的发生率。 另外,今年7月1日起,我国关于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首部综合性法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也已经正式实施。 第四项措施是吧每年的8月25日设立为全国残疾预防日。
雨之露社工中心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