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名最早见于《尚书·周官》。早在2500多年前的《礼记·月令篇》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的记载,这里“鞠”即指的是菊花。至战国时期,在屈原的《离骚》中写有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此为菊花作为食用植物之最早记载。 东晋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表明自那时始就把菊花作为观赏植物栽植于庭院。之后的各个朝代,菊花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其品种和栽培技术也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形成了很多关于菊花的民俗活动,“斗菊”便是其中之一。据传,从北宋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大会,民间花市还有“扎菊”工艺。在一年一度的菊花会上,文人骚客饮酒赏菊、写诗颂菊。而北宋的都城——今天的开封斗菊也越来越盛行,随之掀起了菊花文化的热潮。 多年来,斗菊、赏菊文化始终贯穿于开封人的生活中。仅今年的菊花文化节期间,龙亭景区就举办了3次大型的斗菊比赛,其他景区也进行了相关的斗菊比赛。10月14日,中国开封第35届菊花评比大赛开赛在龙亭景区举行,吸引了全市几十家单位和个人参赛。经过一整天的比赛,评出了独本菊、五头菊、九头菊、十六头菊、案头菊、大立菊、小立菊、悬崖菊、塔菊、艺菊、盆景菊、百菊赛等13项大奖。 10月19日上午,2017中华菊王争霸赛在龙亭景区隆重举行,吸引了北京、南京、扬州、南通、盐城、福州、唐山、济南、济宁、郑州、安阳、平顶山等地47家单位和个人参赛。幸运的是,经过一上午紧张激烈的比赛,产生的4项“菊王”均是开封人精心培育的。 11月3日,中国开封第35届菊花文化节斗菊大赛暨第二次菊花评比活动在龙亭公园举行,来自我市的养菊爱好者、种菊基地等30多家单位和个人参赛。菊花评比项目分为独本菊、五头菊、九头菊、案头菊、大立菊、塔菊等14项。评委经过实际测量、反复比较,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每年的斗菊比赛,不仅鼓动了我市单位和个人的养菊、斗菊热情,还带动了周边省市甚至全国喜爱养菊者的共同参与。目前,全国很多城市都纷纷开展斗菊比赛,极大促进了菊花产业的发展。依托斗菊这种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掀起了百姓养菊、赏菊、品菊、斗菊的热潮。
来自: 网易新闻 ;陈嘉祯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