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济源男子献血17年超2万毫升 是4人血液总和

2017-11-13 22:34 | 评论: 0|来自: 网易新闻

摘要: 核心提示:用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用自己的鲜血延续、挽救着他人的生命。 他,就是济源37岁的王燕锋。 37岁的他累计献血17年,总献血量约21800毫升。按照正常成年人总血量为4000—5000毫升计算,是4个人 ...
核心提示:用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用自己的鲜血延续、挽救着他人的生命。 他,就是济源37岁的王燕锋。

37岁的他累计献血17年,总献血量约21800毫升。按照正常成年人总血量为4000—5000毫升计算,是4个人全身血液的总和。

8年时间内单采血小板26次,达53个治疗量的血小板,用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用自己的鲜血延续、挽救着他人的生命。

他,就是济源37岁的王燕锋。

王燕锋的妹妹是一名护士,受妹妹影响,他从2001年就开始无偿献血,一直坚持到如今。“一年至少献一次,一次200ml到400ml。”2009年,王燕锋得知济源市中心血站在全市宣传推广机采血小板应用,“当时血站工作人员给我们讲了很多血小板的知识。并告诉我们,相比于全血,血小板经常会处于急缺的状态。”了解这一情况之后,王燕锋开始定期捐献血小板。

相比捐全血要麻烦,花费的时间也长。捐献全血在献血车上就可以。初筛检验合格的话,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捐献。而捐献血小板则需要到济源市中心血站体采科的专业设备上进行,单采血小板要将其与血液里的其他成份分离。然后单独提取血小板,再让其他血液回流到体内,所以耗时较长,一次捐献需要至少一个小时。

可即便如此,王燕锋并没有退缩,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血站一趟。“相比于全血,血小板对于病人的意义更大,现在普遍血小板短缺,每献一次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是我捐献血小板的动力。”

王燕锋经常到外地出差,即便到了外地,碰到当地突发意外事故引起血库告急,他总会放下手头工作第一时间赶过去献血。

2010年,王燕锋在云南某地出差,乘坐出租车时广播里传出当地血库急需A型血小板的消息,得知这一情况,王燕锋当即让出租车改了路线,直奔当地血站而去,引得出租车司机连连称赞。而这种情况在王燕锋身上时常发生。

济源市“热血份子”日益增多

汇集200余名热心人士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济源市,与王燕锋一样热衷献血这一公益事业的人不在少数。

2010年,市中心血站组建了“济源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团队汇集了济源市200余名献血热心人士。他们除了定期献血,还会经常自发到街头进行献血知识宣传。

献血小板对身体不好?No!

“网上经常有传闻说献血小板对身体不好,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每完成一次捐献,身体内的血小板数量短时间就会自动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

说起献血方面的知识,王燕锋和团队志愿者娓娓道来。捐献血小板非但不会对身体有害,还会有效预防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市中心血站办公室主任赵青告诉记者,曾经有一次济源市发生一起车祸,伤者失血过多,需要及时输血,而这位伤者的血型为RH阴性血,属于比较罕见的血型,好在当时志愿者里有同血型的人。

“那时是冬天,而且已经是夜里了,但是我们的志愿者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还是迅速赶到血站,用自己的热血挽救了濒危的生命。”记者了解到,由于血小板采集时间长,保存周期却只有5天,所以经常会暂时性短缺,遇到血液病人急需血小板的情况,无偿献血志愿者就成了移动的“血库”。“让我感动的事已经发生好几次了,只要有患者急需输血或血小板,志愿者都会在得到通知后迅速赶来捐献,不讲条件。”赵青介绍。

这些年济源市参与无偿献血的市民越来越多,很多单位、企业都自发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

呼吁更多人参与血小板捐献

记者从市中心血站获悉,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济源市全血捐献者达18000余人,但参与血小板捐献的人却只有300人次。

“咱们市的医疗水平越来越高,以前不能治疗的一些血液病也能够治疗了,所以这造成对血小板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这些天,王燕锋和志愿者们正忙着到一些学校和企业洽谈,邀请对方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

“我们也呼吁社会上的更多爱心人士能够加入我们共同来充实我们济源的‘移动血库’。”王燕锋说
来自: 网易新闻 ;陈嘉祯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