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阳市县区范围内,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从来都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随着NICU的成立,正应了那句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勤劳勇敢的市医院儿科人,正在院领导、朱阿瑾主任及张毅护士长的带领下,意气风发走向精准医疗、优质护理的新时代。 从2016年新生儿监护科搬迁至新病房大楼,到多台西门子呼吸机、双水平无创呼吸机、高频震荡呼吸机及高端双光温湿度双控暖箱等高端仪器设备的使用;从三甲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到圆梦三甲,科室工作在三甲检查中得到充分的肯定;从一支刚刚组建充满活力的NICU医护队伍,到经历岁月沉淀、洗礼、磨练,成为一支成熟、富含底蕴、厚德载物的医护队伍,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德行上善若水,技术精益求精,服务优质温馨。 顺风行驶,帆儿高悬。开辟NICU的新局面,走向NICU的新时代,为了更好的服务病患,我们锐意进取,不畏艰难,早已扬帆远航。 2017年10月30日,是每个工作日中普通的一天,又是不普通的一天。 经过43天坚持不懈的接力与努力,黄女士之女出院了,家属为科室送上锦旗表达谢意,拉着医生护士的手激动的说着感谢的话。一句句朴实的话、一行行温热的泪,一张张动情的镜头,让那些过往的抢救、治疗、护理场景又一点点鲜活起来。 2017年9月17日晚上11点多,当大多数人渐渐走向梦乡,伴着急促的门铃、匆忙的脚步声,黄女士之女来到了科室,31周早产、体重1.2Kg、皮肤青紫、精神反应极差、哭声弱、呼吸急促、呼吸呻吟,立即给患儿清理呼吸道、保暖、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建立静脉通路等等,抢救争分夺秒、一切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直到患儿渐渐相对稳定下来。 然而,对于体重低的早产儿,首战告捷从来都不代表高枕无忧,黄女士之女更是如此。 呼吸机三用三停,抗生素两次调整,奶量从一毫升一点一点增长到十七毫升又因为喂养不耐受而停奶,再归零从一毫升开始一点一点增加奶量,病情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家属及全体医护人员的心。 面对一次次病情的转变,一个个不可预知的未来,家属的心情可想而知。朱阿瑾主任、张毅护士长、主管医生、护士便通过耐心与家属沟通讲解,帮家属树立信心。 主任护士长及主管医生护士共同查房,及时细致反馈病情,共同研究探讨诊治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诊疗计划,全面兼顾又重点突出,背起了患儿呼吸、喂养、感染三座大山的重担。 体重从1.2Kg到1.68Kg;奶量从1ml到50ml;是43天,更是1032小时,是61920分钟。患儿的痊愈出院,家属微笑的眼角噙着的泪,仿佛让每一分钟都有长度和厚度。滴滴答答的时间,像老式打字机,把全体医护凝心聚力救治患儿的瞬间清晰铭刻。 新生儿监护科医师作年限均在5年以上,护士中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的占3/4。时间,让技术得到精进、学习得到深化、经验得到积累、知识得到沉淀,也让医护的救治配合变得更加有序、默契、熟练。 近两年,科室对于危重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体重低的新生儿救治成功率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救治成功的早产儿中,体重最低的只有0.95Kg,周数最小的只有28周。一直以来,科室屡次接到来自家属的感谢信、锦旗等,这是对科室工作的认可、肯定和赞许,更是对我们医护的鞭策和鼓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海无涯,技术的进步与优质护理服务的追求永无止境。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学习、探索、研究,共迎、共创高水准服务病患的新时代。
来自: 新浪网 ;白佚名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