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6月30日讯 6月27日,云南省第三批文化副县长履职结束回到昆明,第五批文化副县长,即将下派宜良、华宁、江川等5个市县挂职,通过两年的挂职,为云南基层文化建设献计问策,添薪助力,推动发展。 “两年挂职,感受最深的是首先要融入基层,把自己当成通海人,为当地群众多做实事。”在云南省文化厅召开的座谈会上,第三批挂职通海县文化副县长、省人大研究室宣传处副处长朱珠分享了自己在挂职期间的感受、经验和方法。此外,挂职宾川县文化副县长、省文化厅文化市场处副处长康介勇,挂职元谋县文化副县长、省滇剧院党总支副书记任兵也分享了各自挂职期间的经历、感想和收获。 座谈会上,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峻就“文化副县长”的概念进行了解读,云南全国首创的文化副县长机制具有时代性、唯一性、求真性。黄峻指出挂职文化副县长成效体现在文化得以高位推动、价值得以充分体现、能力得以更多锻炼、感情得以切实升华、建设得以有效提升等五个方面。为了更好地推动文化副县长挂职工作,黄峻介绍,云南省文化厅将给予文化副县长文化项目支持、培训和交流的机会和平台等扶持措施。最后,黄峻向即将就任的文化副县长提出了做好当地文化资源调研、做好“十三五”文化规划、推广文化建设的云南经验、研究政策保障等任务和要求。 据介绍,选派挂职干部担任文化副县长在全国尚属首创。这一特殊称谓始于2009年云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以1号文件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在这份自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首个由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的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文件中,明确了选派文化副县(市、区)、副乡(镇)长加强文化建设的措施。 2010年7月,云南省委组织部从省直机关、省属事业单位处级干部,省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选派了首批干部到县(区、市)挂职文化副县长。此后,每年选派一批。4年来,共选派了4批28名文化副县长赴基层任职。这些文化副县长,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推动云南基层文化、农村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而卓著的贡献:鹤庆县文化副县长汪湧全力推动鹤庆银器成为名牌;弥渡县文化副县长黄绍成积极推广和保护弥渡花灯;麻栗坡县文化副县长黄敏打造了中国祖母绿都文化品牌……(特约记者 杜彬 何涛) ![]()
来自: 国际商网 ;原作者: 明涛 豫民网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