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特色农业优势,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会计学院赴桐柏县暑期社会实践团
为了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发挥大学生在新农村扶贫建设中的作用,7月10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第12队前往南阳市桐柏县农业局,与农业局办公室张旭培主任及各站站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桐柏县的农业脱贫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7月10日,在蒙蒙细雨中,队员们来到了南阳市桐柏县农业局,办公室张主任热情地为队员们讲解了桐柏县的农业总体情况及未来的脱贫计划。桐柏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气候湿润。据张主任所述,目前桐柏县的传统种植情况为“三个三”——三十万亩小麦,三十万亩水稻,三十万亩花生。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脱贫政策,桐柏县农业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发挥特色农业优势,带动群众稳定脱贫。桐柏县在结合国家政策的同时也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些措施,桐柏县农业局二级单位农业技术推广站采取了技术下乡帮扶政策,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农业局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采取农业合作社政策,以五口以上农民组成一个合作社,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以更快地实现脱贫计划。 目前,桐柏县花生,茶叶,中药材,林果等四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达70余万亩,发展特色农业已成为桐柏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的主渠道。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借助三下乡这个平台,深刻地认识到脱贫道路之艰辛,深入地领会到桐柏县领导脱贫之决心,体会到在脱贫道路上贯彻国家政策的同时也要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更应该积极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的农业脱贫做出自己的贡献。 享淮源神品,惠桐柏人民 ——会计学院赴桐柏县暑期社会实践团
《茶经》云:“茶者,野者上,园者次。”为深入了解桐柏县产业扶贫具体实例和特色山野茶产业发展情况,7月11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第12队来到南阳市桐柏县禺峰野茶园,王经理热情地接待了实践团队并为队员们讲解了禺峰山野茶悠久的历史和品茶赏茶之道。 通过王经理的介绍,队员们了解到"禺峰野茶园"位于交通闭塞的桐柏山腹地,现存的数万亩茶园原生于唐代,是由野放、果实自然遗落、鸟叼、鼠衔天然繁衍形成的。21世纪初,在董事长田玉峰的带领下,员工齐心协力让山野茶公司走出了最艰难的岁月,至今“禺峰野茶园”品牌已成为桐柏的一张绿色名片并带领桐柏山区人民走向因茶致富的道路。 在茶香氤氲的茶馆里,王经理为队员们示范泡茶手艺,声轻缓移,一煮一注一盖一抬一落,一杯便成了,之后还为队员们介绍了“桐柏红”、“明前毛尖”、“禺峰灵芽”、“桐柏玉叶”、“村上春”等三十多种山野茶系列产品。 公司的成立给桐柏茶农和闲散劳动力带来了丰厚的收入。过去一公斤鲜茶叶劳务费是20元以内,而如今则达到60-400元,明清前的野生独芽最高收购价甚至达1000元每公斤,茶青收购价格的一再攀升,使得当地采摘茶叶的贫困户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在公司常年务工的农民多达百余人,生产季节每天用工达千余人,仅劳务费一项,公司每年就为当地农民带来1000多万元的收益,为桐柏山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桐柏山野茶有限责任公司以推动山区茶产业发展为己任,秉着“文明、健康、原生态”的文化理念,利用当地自然环境的优势惠及贫困百姓,并且将桐柏山野茶推向中华大地。通过此次走访,队员们还体会到生态环境与产业化扶贫的良性互动,更深刻地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科技入淮源,新茗留古味 ——会计学院赴桐柏县暑期社会实践团
河南省国营桐柏茶种场始建于1962年,为全国45个示范茶场之一,已收集整理全国13个省区200余份茶树种质资源。为进一步了解桐柏县茶业的发展情况,以及茶产业带动其经济增长的情况。7月12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第12队在农业局办公室张主任及王厂长的带领下来到了河南省国营桐柏茶种场。 7月12日上午,在去往茶种场的路上张主任先为队员们讲解了茶种场的历史背景及大致情况。到达茶种场后,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满园的鲜绿茶树映入眼帘。首先,张主任带领队员们参观了龙井43的种植基地并向队员们介绍道:“桐柏玉叶是桐柏茶种场自发研制的新品种,有不亚于‘西湖龙井’之美称。但是由于先前的种植技术落后,种苗的成活率较低。引进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后,桐柏玉叶的出芽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增加。”之后,队员们参观了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在现代化的大棚里,一簇簇茶树苗郁郁葱葱,一排排沟壑整整齐齐。队员们了解到,目前,桐柏县茶种场主要采用“穴盘育苗”的种植技术,利用无土栽培的现代化科技来培育幼苗,茶种场成功育出的茶苗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基本没有缓苗期,为桐柏县茶叶的种苗商品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穿过茶叶种植基地后,队员们来到了微波制茶中心,王厂长向队员们详细讲解了现代化的制茶工艺流程,并亲自示范了炒茶的手法。王厂长说道:“采摘完成后的茶叶要经过晒青,凉青,摇青,筛青,炒青等过程。传统炒茶主要是人工操作,人工炒制的茶叶一般较为完整鲜亮,口感清纯。但是机器炒茶的效率更高,所以现在制茶多采用机器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以实现效率和品质的结合。”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桐柏茶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年产值已达3.5亿元,其中桐柏玉叶,桐柏红茶,桐柏毛尖更是成为了省级名茶系列产品。桐柏茶种场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区域性经济增长,推动了桐柏县的扶贫攻坚。在未来的发展路程中,桐柏茶种场将以新的姿态在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上向前迈进。通过此次考察活动,队员们对茶产业有了深刻的感触,认识到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科技知识,为现代化茶产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时代在召唤,绿色扶贫在路上 ——会计学院赴桐柏县暑期社会实践团
“名声赫赫清道夫,行事啧啧污染户。诸因难咎治为本,扩能提标出净湖。”为了加深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保护意识,扩大大学生对水环境化学基础的感性认识,深入了解桐柏县扶贫的同时对环境的保护。7月13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第12队来到南阳市安棚镇绿洁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薛东红副总热情的接待了实践团队并为队员们介绍了厂里的基本情况和污水处理的先进技术。 薛总首先带队员们参观了整个园区的鸟瞰图,随后队员们又去参观了中控室,污水处理厂中控室全部采用电脑监控,从电脑屏幕和电子控制屏上可以看到各种数据和参数,污水处理的流程一目了然,通过电脑还可以直接根据各种数据调整生产运行参数。 随后队员们在时经理的带领下,参观了绿洁污水处理厂的车间和设备,并积极主动地向时经理询问污水处理的各种相关问题,队员们踊跃发言就污水处理的工艺、未来的发展、污泥的流向、污水厂的每天处理情况、污水的来源及去向、污水处理的各种方法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等一一进行询问,时经理也十分耐心地回答了队员们的各种问题。在轻松而又认真的氛围中,队员们受益匪浅。而在实地参观污水处理过程后,队员们也看到了污水处理效果,处理后的污水真正达到了水清无异味,队员们纷纷赞叹。 队员们了解到绿洁污水处理厂采用“PPP模式”经营,政府与企业合作。由于工业园区目前正处于初期开发阶段,许多工厂尚未投产,目前污水处理厂每天仅处理污水大概2 000吨,但是它在桐柏县的环境保护方面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决了安棚镇绝大多数的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使得桐柏县在工业扶贫的同时仍保持着原来的“绿水青山”。 实际上企业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规模每天可达2万吨,足以处理安棚镇所有污水。并且经厂内设备通过物理、生化等技术处理过的污水可以达到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COD、氨氮、总磷、总氮标准,足以解决桐柏县将来扶贫道路上的水环境问题,为桐柏县扶贫攻坚保驾护航。 这次参观普及了队员们对污水处理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关于水循环相关利用的意识,拓宽了队员们的视野。聆听了技术人员讲解污水处理的方法后,队员们对我国生态型城市发展充满了希望。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显得格外重要,通过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课本中的相关知识,从工程师口中和自己的亲身观察中学习到必要的工作和社会经验,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与此同时,透过此次社会实践使我们领悟到,在响应国家扶贫攻坚政策的同时,更要注重绿水青山的保护。
团队负责人:李锐晋
河南省大爱郑州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