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袁永林会长应邀出席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纪念白求恩援华80周年系列活动,戴旭光常务副会长、马国庆副会长、蔡国军常务副秘书长等与来自吉林大学、加拿大白求恩协会、白求恩医科大学北京校友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河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河北白求恩精神协会、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的嘉宾齐聚学校,与官兵一同缅怀先烈,共度该校第79个建校日。 清晨时分,矗立在校园中央的白求恩像前,露水打湿了祭拜者的帽檐,军地来宾与学校官兵庄严列队,共同缅怀这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纪念仪式上,伴随着礼兵庄严而缓慢的脚步,官兵将缅怀的花篮敬献在铜像前,袁永林会长、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周东浩政委、吉林大学杨振斌书记、加拿大白求恩协会杜卡斯会长代表全体人员为花篮整理缎带,寄托哀思。 上图为袁永林会长致辞 袁永林会长在仪式致辞中回顾了白求恩同志战斗的一生,概述了近年来中加两国人民和中国军地双方在传承弘扬白求恩精神上做的大量工作,特别赞扬了学校官兵不忘初心、将白求恩精神融入强军伟业实践的做法,号召大家用实际行动把白求恩事业做大做强。 随后,学校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升旗仪式。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官兵们整齐列队,炯炯有神的目光中透露出新时代革命军人矢志强军的信心和决心。 上图为周东浩政委检阅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周东浩政委在讲话中指出,学校以阅兵、演练和晚会等形式纪念白求恩、纪念建校79周年,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全校官兵爱国、强国的责任,践行强军、强校的使命,用脚步铿锵、口号嘹亮、军容严整,让血性回荡在每个官兵的心中。 不忘历史、纪念昨天,最好方式就是用正步迈向明天、奔向未来!周政委强调,全校官兵必须始终坚持听党指挥、政治建校不动摇,始终坚持聚焦打仗、备战育人不动摇,始终坚持继承传统、赓续血脉不动摇,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央军委、陆军和大学党委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砥砺前行。 作为与学校同根同源的兄弟院校,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在讲话中指出,我们有着共同的历史传承和红色基因,有着共同的革命传统和办学特色,新时代,两校必将在白求恩精神感召和引领下团结协作、携手同行,为强军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荣誉基因在传承,激昂热血正沸腾。阅兵式开始,18个方队庄严列阵,参阅官兵军姿挺拔。分列式上,大地的绿、浪花的白、天空的蓝……官兵们踏着雄壮军乐正步走过检阅台,以忠诚担当、英勇无畏的气概,纪念告慰革命先烈。 千余名参阅官兵中,既有专家教授,也有刚跻身白求恩弟子行列的新学员,既有曾参加国家大阅兵的英武女兵,也有首届卫勤专业“官改兵”优秀代表……半个月多的阅兵训练中,每个人每天衣衫湿漉漉,脸上汗珠连成串,但没人喊苦叫累,眼神永远透着坚毅。承载着功勋和荣誉的学校师生,用铿锵步伐将使命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 时光回溯至1941年梯子沟突围战中,保护伤员转移的学校师生,与十倍于己、武装到牙齿的日寇殊死搏斗, 200多名学校师生和伤员,仅50余人突围…… 昨日,日寇枪炮呼啸犹闻在耳;今天,红蓝对抗演习鏖战正酣。活动当天下午,在学校战术卫勤综合训练场,真实版《血战钢锯岭》“战救尖兵–2018”正在上演。铁甲轰鸣,战车怒吼,尤如跨越79载时空的对话:勿忘国耻,抗战到底;强军重任,吾辈担当! 上图为“战救尖兵–2018”实兵演习 刚入校的一千多名新学员和来宾一起观摩了这场演习。演习实兵实装自主对抗,不按套路出牌;卫勤保障不编脚本、不设预案,伤员随机产生;卫生员轻伤不下火线,心中只有伤员……透过信息化导调系统,战地卫生员前接、包扎、止血、后送等场景令跨入军校不久的学员们血脉偾张,也赢得了在场来宾的赞赏。 伪装网下的营救护站,伤员一拔又一拔在装甲救护车抬下,几名戴着十字袖标的卫生员满头是汗,弯着腰为伤员们处置伤情……中学课文《纪念白求恩》配图,古庙外炮声不断,白求恩俯身在简陋手术台前,聚精会神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跨越时空的画面叠加一起,彰显出红色基因传承的力量。 当晚,中外来宾同学校师生在白求恩会堂观看了“白求恩精神永放光芒”主题晚会。官兵们用歌舞、朗诵、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多角度展示了当代白求恩传人传承弘扬白求恩精神,矢志强军强国的精神风貌。 上图为"白求恩精神永放光芒"主题晚会 上图为加拿大友人登台互动 晚会上,来自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的同学们也献上了精彩的歌曲和舞蹈,两校同根同源,青年学子们同台演出精彩纷呈。演出最后,加拿大友人登台互动,与官兵高唱一曲《友谊地久天长》,把晚会推向高潮。 上图为弘扬白求恩精神座谈会会场 上图为戴旭光常务副会长在座谈会上讲话 纪念活动中,中外来宾就新时代新起点如何高举白求恩精神旗帜、扩大白求恩精神影响力举行座谈,加拿大军地来宾还分别与学校官兵展开广泛的学术交流。 “我国现行的医疗服务体系,存在着一种被动式、碎片化的、防治分离、只治不防、越治越忙的困局。医院越办规模越大,毛收入急剧上升,患者人满为患,医生越来越忙,为每个患者看病的时间越来越短,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社会与广大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每况愈下。社会呼唤白求恩精神,医护人员应该重温白求恩精神,坚持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深入基层,把医疗工作的重心放到基层、农村、社区。倡导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提出的重温白求恩精神,把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模式转变,更有利于为更多的患者造福,有利于促进全民健康,实现全面小康。
原作者: 记者 李新民 郭亮 通讯员 蔡国军 张彦朝 袁利晖 高晓云 豫民网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