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落入人间,爱心传递希望 7月10日清晨,朗朗读书声伴着鸟鸣唤醒了河南省荥阳市瓦窑坡村沉睡的人们,阳光穿过窗户洒向课堂,洒在课桌上,洒在书本里,洒在孩子们的笑脸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繁星”支教团的同学们,也开始了他们新一天的支教生活。 路上保驾护航 早上五点半,支教团的同学们就已经起床了。随后他们开始洗漱、吃饭,然后等着小朋友们一同前往三公里外的上课地点。起初,他们和孩子们约定的时间是七点,但每次孩子们不到六点就到了他们居住的院子等着和这些老师们一起去上课,看着这些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他们也决定每天早起,同时增开早读课让孩子们可以多学到一些知识。上学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途中需要跨越一条快速路,路上车辆多、车速快,过快速路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每到这时,老师们总会像母鸡一样将孩子护在身后,然后环顾四周,等到没车了再快速向马路对面跑去。跨过快速路,孩子们便会唱起之前学的歌曲,在歌声中,三公里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不少。 课堂筑梦成长 今天的第一节课是科技实验课 “如果没有电池或者电源路灯会亮吗?”“会!”“不会!”教室里大家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就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揭开了本节课的序幕。本周进行的第一个科技小实验是太阳能路灯的实验,支教老师先把太阳能小车的实验原理给大家讲解了一番,然后拿出了做好的太阳能路灯模型,给小朋友们进行了现场实验,小朋友们都兴致勃勃,围在一起积极的讨论、研究,并且通过自己的亲手操作来检验真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一节课下来大家也是收获颇丰。课后小赵同学得意地向老师们炫耀她课堂上新学到的科学知识:“太阳能小灯能亮是因为它吸收了光,光能转化为了电能”旁边的小杨同学积极地补充道:“当我们把电池拆下之后,灯的亮度会随着外界光的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看着大家如此热爱科学,老师们也是十分欣慰。 课下热情帮忙 支教队员们除了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带来知识外,他们也在课下收获了颇多。由于村子偏僻,没有超市和商店,为了帮助支教同学解决生活吃饭的问题,村里特意给支教学生们留了一片菜地供他们食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想要吃到新鲜的蔬菜,同学们需要自己给菜地浇水、锄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们的支教生活也因此多了几分田园气息。除了给自己菜地浇水、锄草之外,他们还会主动帮助邻居的爷爷奶奶,帮他们干农活、卖水果及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同学们的热情与真心也换来了村里爷爷奶奶的温暖与关心。每次邻居大叔外出买菜时,总会过来询问是否需要帮他们带东西;村里条件艰苦,天气干旱,菜地蔬菜没能长熟,邻居奶奶会默默给大家送来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就这样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就在这互帮互助中得以产生,人间自有真情在,真诚朴实永远是一切关系的基础。 浩瀚宇宙,繁星点点。大千世界,因众生而美丽。他们,虽然是大千世界中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但当他们团结一心之时,也就拥有了自己不平凡的一面。米粒之光,不可与月争辉,繁星聚集,能叫明月黯淡。他们因爱而聚,他们为梦而行,他们是“繁星”支教团。作为华水人,他们充分表现了华水人“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鲜明特色,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他们能够继续坚持,弘扬华水精神,传递中国力量。
河南省大爱郑州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