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刘麦根/雷秀玲 我叫郑怀乾,男,汉族,现年49岁。我于1994年10月进村委担任秘书工作,199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连续在村委工作25年,多次被石道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11月被登封市评为“先进个人”。2018年四月当选为石道乡术村党支部书记。 窗外如烟如雾的春雨还在密密的斜织着。尽管雨是这么的小,仅能打湿衣物,也还是让我倍感欣喜。因为,近段天气太干旱了,刚刚种上的上千亩小树太需要雨了。去年也正是在这草长莺飞的时候,我荣幸的成为石道乡术村最基层党员群众的带头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光阴似箭,岁月如流,回顾这一年所做的事情:脱贫攻坚,化解矛盾,房前屋后环境的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等。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的方方面面的工作,构成了2018年我生活的全部。谈起这一年我的感受,心里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俱全。现在说出几件,与大家共享。 “谢谢你们对我家的帮助!” “感谢叔和第一书记在我们家这么艰难的时候给予的帮助!” “帮助困难群众和有志气的孩子让我们觉得有价值!” 这是我和贫困户闫从治的大女儿闫丽菲的对话。 这事说来话长,闫从治是我村二组的村民。前几年一直在外打拼,除了生活所需,大部分的积蓄用来供两个女儿上学,春节时偶尔回来时就在他叔叔家暂时居住,自己连个家都没有。在2017年底的时候。闫从治感觉到发烧,咳嗽还伴有呼吸困难的症状,几经治疗不见好转,最后经我们登封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肺癌,这可真是如同晴天霹雳。这让经济上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了。特别是现在又有病了。还得和他有一把年纪的叔叔一家人挤在一起,这可不行!况且这也没有达到咱们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呀! 所以对此事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然后我和驻村第一书记和组长们共同商量怎么解决他家的住房问题。最后通过我们商议,拍板定案,决定给他家在小区安置一套房。当时按照小区安置标准他们自己还需拿出一部分钱,但这段时间由于治病,把他家的积蓄全花光了,现在再让他们拿出几万块钱,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又当即决定需要他们家自己出的那一部分钱有我和刘书记共同努力先垫上,把他们的住房问题解决了再说。 就这样,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总算是让他们有了一个安定的家。刚开头的两句话是他们家住上新房的时候,他的大女儿闫丽菲怀着激动的心情对我说的。 “就冲你,这资我们投定了!” 这话是我村的青年实干家杨洪原和崔延杰说出来的。 如果说化解村民矛盾,治理环境污染让我感觉工作有难度的话,那么最让我纠结的事,莫过于脱贫攻坚中对于土地流转如何打造我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档子的事了。 走马上任后,最主要的事就是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而打好这一仗的关键就是让我村贫困户中的劳动力人人有事做,家家有经济收入,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这样,到了2020年我村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奔向小康的宏伟目标。啥事可都是说着容易做着难。这不,在乡党委的号召下,我也和我村的两委人员共同制定了土地流转计划。第一批是去年的小麦收后,我们集中流转了200亩地,投资了20多万元种了芥菜。我的第二批计划是等秋收后再一次流转土地1000余亩准备种各种树。第二批地还没有流转出来之前我就根据流转土地所需做了预算,这批地如果完全种上,连同树苗,管理费,以及地的本钱算下来就需150万左右,仅仅凭我们极少数人的力量,很难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于是,我就决定先找来我村有经济实力的青年人连同我们的贫困户共同成立农村种植合作社,众人捧柴才火焰高呀,这样大家同心协力就定能把此事搞定。目标是有了,但能不能实现,还的看我们合作人的态度。我就立刻找到了我村在郑州打拼多年现在已经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两名年轻人-----杨洪原和崔延杰,向他们说明了来意和想法,并鼓励他们:“咱们术村要想好好发展可得你们俩大力支持呀!”他们当即就说:“别人来了我们可能一分都不会给,就冲你多年在我们村的信誉,以及你的人缘,相信你,这个资我们投定了!”就这样,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颖水之源种植专业合作社》。 这段时间,经过我和村的两委成员们以及贫困户们的辛勤劳作,终于树成行连成片了。现在一有时间,我就会奔向种满小树的田野,看到那绿色的芽苞爬满枝头的时候,我这心里才踏实了许多,晚上才会睡个安稳觉了。 “孩子,只要你把你爸抱到床上,你就忙你的去吧!”
刘老师88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