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麦根/雷秀玲)登封市宣化镇董国政 家住登封市宣化镇王村村的王俊杰,年届86岁,中共党员,退伍军人,是个教育系统退休26年的老教师。如今腰不弯、背不驼,头发乌黑发亮,走起路来挺有精神。他向人们分享长寿秘籍:“人到老年要服老,子女关系处理好;看报读书多动笔,陶冶情操无烦恼;五老交流是良策,参加活动是高招。” 为3位烈士寻亲人。1945年农历8月,八路军豫西抗日通讯支队在执行任务路过王村时,被国民党地方黑恶势力骗进局子院,在吃饭之际,匪徒动手当场打死3人,其余6人被武装押送到大冶伪据点,其中5人被活埋、1人叛变投敌。在原公社清办室时,王俊杰参与此案外调,证实遇难的班长叫马华明、战士郭银贵、肖银,均为滑县、汲县、浚县区域人,在校任职时,每年清明节他都组织师生为烈士扫墓。退休后,王俊杰根据线索,曾通过2014年4月2日《大河报》刊登《为烈士寻亲人》大篇幅报道,还通过邮局向黄河以北的县区广发寻亲函,还通过各级民政部门不间断地帮助找无果。同年,恰巧市民政局将3具尸骨迁葬到卢店烈士陵园统管,为此王俊杰还专门到烈士墓前表示:“在有生之年一定要为3位烈士找到家。” 养成读书看报习惯。王俊杰退休后,不打牌、下棋,也不搓麻将,他把读书看报作为自己养生保健良策。他关心国家大事,每天必看央视新闻,每月按时参加党组织生活会和老干部工作例会,他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会一如既往、风雨无阻地去参加学习。他除了阅读每期乡镇赠阅的《老人春秋》、《登封老干部工作》外,每年都自费订阅报刊,如去年就订了《大河报》、《快乐老人报》、《书报文摘》、《中国剪报》和《求是》等4报3刊,凡是报刊上有意义的东西就剪下来,有的还写读后感。如今整理出了大大小小20本剪贴本,并在封面加编目录、出处、页码,以便随时查阅。由于他养成了天天读书看报的习惯,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每一天都过得快乐而充实。 坚持伏案写东西。对退休老人来说,多动脑、勤动手、是一种很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王俊杰不吸烟、不喝酒,每天除帮助老伴做点家务外,不但养成了阅读书报刊的习惯,还经常坚持伏案写东西。像外出游览、参加活动,事后就会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一天不动笔,他总觉得生活中缺了点什么。平常阅读时,他会随时记录下学习心得,还会写一些所见所闻记录在本子上,传承后代,使他们知道老人在世时干了点啥事。去年写日记100多篇,每3天就写1篇,近3年累计写作1000多篇。今春新冠肺炎肆虐时,他把上级规定编成快板书、诗歌、三句半,让疫情检测点工作人员在喇叭上宣传,使人们理解配合打好战“役”。有一次到邮局办事,不经意中发现门外地上有异样东西,原来是26.5元人民币,他吆喝苦等无人认领,最后他就把钱交给附近居住的90多岁郝老太太,为此他连夜写了篇标题为《二十六块五》的文章,在当月老干部例会上宣读,受到大家称赞。 闲暇薅草喂肉兔。王俊杰退休后,他从医书上看到兔肉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质,兔肉蛋白质含量高达70%,比一般肉类都高,且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却低于所有的肉类。养兔条件具备后,每天无事他就㧟着篮子,拿着镰刀,到田间地头薅草回来喂兔子,每天到外边走走,既领略了田园风光,又锻炼了身体。逢年过节或来客人,他就宰杀只改善生活,这种养兔习惯坚持了10余年。
刘老师88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