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讯:刘麦根/孙艳芳 报道 前两天,在我的单位位于登封的阳城养生苑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对话场景,给我冲击很大,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我们且称之为肖先生),因近期业务繁忙,实感对父亲的照顾力不从心,于是,找到了我们阳城养生苑(一家致力于高品质的专业养老机构)。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为他老父亲顺利办理了入住手续,老人也开开心心地去房间休息了,肖先生也准备离开养生苑回单位工作。 这本来是养生苑日常工作中再正常不过的一个场景,但接下来的一幕,使我深思良久… 正当肖先生要离开时,迎面遇上了苑区内入住的一位熟悉的长者,在登封德高望重的老企业家程老先生: 肖先生:程叔好! 程老先生:是小肖啊,来干嘛呢? 肖先生:(头一低),嗯,程叔,没啥事,来看个老人。 程老先生:看谁呢?我认识不? 肖先生:(不语) 程老先生:啊,不想说没关系,我就是随口一问。你父亲这一时期身体咋样? 这时,肖先生突然泪流满面,接下来的话使我很吃惊。 肖先生:对不起,程叔,我不孝顺,我忙不过来,刚刚把我父亲送到了这养生苑了…… 程老先生:(也吃一惊)哦,你不孝顺?你说说,咋就不孝顺了? 肖先生:你看,程叔,我收入不低,也能养活我父亲,因为我忙,就顾不上他了,把他送到了养老院,你说这不是不孝顺吗? 程老先生:(略加沉思)孩子,我问你几个问题吧 肖先生:叔,您请讲 程老先生:你早、中、晚每顿饭能给你父亲做几个菜?几样主食?几种汤?有没有按营养要求搭配做? 肖先生:早上炒一个菜,一个咸菜,一个馒头;中午炒一个菜,吃面或米,一个汤;晚上炒个菜(或中午的菜热一热),一碗玉米粥加馒头,也没有考虑过营养的问题。 程老先生:我再问你,你每天能陪你父亲几个小时? 肖先生:嗯,陪不了多大一会儿,有时忙起来几天都见不上面。 程老先生:那你父亲平常给谁聊天、说话? 肖先生:我父亲腿不得劲儿,不出门,平常就在家看会儿电视。 程老先生:孩子,你听我说,养生苑营养餐一天三顿都有五六个菜,两三种主食,甜咸两样汤,你做不到吧?这养生苑这么多老人在一起,做做操、说说话、聊聊天、打打麻将,三天两头还有剧团来演出,你做不到吧?不舒服了有医护人员照护,你说说,那样你能做的了? 肖先生:(挠挠头)程叔,说实话,都做不了。 程老先生:在这儿比你在家都好,你把你父亲送到这儿,你父亲能吃得更好,有人聊天不寂寞,有病了有医生看,你好好想一想,你这是不孝顺?到底什么是孝顺? 肖先生:(恍然大悟,开心的样子)程叔,您老这么一说,我也觉得不是不孝顺了,我总怕别人说我不管老人了。 程老先生:孩子,观念得改一改了,现在的养生苑(包括其他养老院)都很尽心,我们在这里过得很舒心,也安全,你们好好工作就行了。 肖先生:谢谢程叔,我彻底放下心了,我会经常来看看你们,也祝你们幸福! 程老先生:这就对了,忙去吧。 以上一幕相信存在很大的普遍性,这也使得我认真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顺? 传统的孝道主要分为: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谈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 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谏诤:《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 善终:《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上述孝道对现实生活中的子女,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老年幸福生活的“六有—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安”。所对应的子女责任或者孝道就是,帮助父母实现上述境界。当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做不到守在父母亲身边时,要从精神上鼓励、经济上辅助,使得父母亲能在养老机构新的环境里快速适应,并重建新的生活习惯。而不是畏手畏脚,担心别人说三道四,把父母放在自己身边,我们既要忙工作又要管孩子还要照顾老人。貌似很孝顺,实则我们根本就是分身乏术,忙的焦头烂额。以为老人吃饱穿暖就够了,哪还顾得上老人饮食的营养搭配、心理变化,精神所托。常言道“老小孩儿老小孩儿”,实质上老人如同小孩儿一般,同样需要生活照料、健康呵护、精神慰藉。 扬友名于世,孝之终也”,要自豪的挺起胸,告知亲朋好友,我送父母亲去养老院,为的是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照护。 从这点来讲,我个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孝! 河南阳城养生苑有限公司 杜建军
刘老师88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