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楼村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上精准施策,实行循环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将乡村振兴政策贯彻实行。2021年7月16日星期五,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商丘市虞城县网红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前往商丘市虞城县大侯乡聂楼村走访调研。 实践团深入一线,走进聂楼村。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要措施。第一书记胡瑛介绍到虞城县大侯乡聂楼村原是国家级贫困村,依托地理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产业,强力促进脱贫增收已于2018年推出贫困村系列。聂楼村位于虞城县城南9公里,毗邻203国道,据连霍高速入口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其中村民大多有养殖经验。聂楼村重整资源,瞄准方向,精准发力,实行循环经济,同时鼓励有养殖经验的农户发展养殖业,规避因养殖方法不当造成返贫的风险。第一书记胡瑛介绍为了稳定增加贫困群众的家庭收入,虞城县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研究,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影响带动,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破解增收难题。 在聂楼村入口附近,便可看到产业园区,入口处种植大片黄金梨,同时养殖鹅群,利用鹅群进行除草,鹅群的粪便可供肥料。往里走,可见小型的食品加工厂,对黄金梨进行加工。再往里深入,可见葡萄架与莲藕塘,左手边有大规模的鸭群养殖场和成片的黄瓜番茄类种植地。 再往前走,便是菌类养殖地,有木耳、蘑菇等。第一书记胡瑛介绍到当木耳、蘑菇成熟后,养殖木耳、蘑菇的菌棒经过加工将会被撒进蔬菜等植物类种植地,进行返田,秸秆等生产剩余材料将会继续被加工成菌棒,进行循环利用。同时,这些种植项目将会交予贫困家庭负责,产品将会与大企业直接对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提升贫困家庭的生活水平。产品将通过优越的的地理优势进行运输销售。该村贫困户魏成红,现年72岁,家庭人口2人,因病致贫,无法干重活,但有多年养殖经验。2017年,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胡瑛利用到户直补资金帮助魏成红购买2只母羊,通过2年多的发展,魏成红家里已扩大到近20只羊,每年仅养殖收入一万元以上,人均增收5000元,家中条件明显改善。 虞城县大侯乡聂楼村的发展模式已初具规模,框架已基本完善,循环经济是其产业的一大特色,美丽和谐村庄雏形已显,成为虞城县南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来自: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原作者: 刘雅莉 河南省大爱郑州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