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开展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当今引领社会新风尚的主旋律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社会不文明现象依旧存在,加大了环卫工作强度。同时环卫工群体虽然在城市环卫队伍中发挥着主干力量作用,但其基本权益却由于自身条件等多方因素得不到保障,并且有着福利待遇差、职业尊严低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今年暑假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组建“关爱环卫工”社会治理实践团,以文明实践倡导社会关注环卫工群体。 倾听心声 关注环卫 为了解社会人士对环卫工人的认知程度,进一步关注环卫工人的工作生活环境。2022年7月1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关爱环卫工”社会治理实践团成员前往当地社区开展“调研、收发调查问卷活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走访当地居民。 
图为关爱环卫工实践团成员向环卫工人分发问卷
马明贺供图 活动最后,实践团成员进行了调查问卷的统计和总结,多份调查问卷显示:各年龄段的社会人士对环卫工的印象都是“每天起早贪黑很辛苦”,觉得环卫工应该拥有一些节日福利、意外保险、加班补贴等。在针对如何看待环卫工这个问题上,异口同声的“他们工作很好,靠自己的体力,还能做贡献,我非常喜欢他们”这一句回答足以证明社会对环卫工群体的敬意。
 活动最后,实践团成员进行了调查问卷的统计和总结,多份调查问卷显示:各年龄段的社会人士对环卫工的印象都是“每天起早贪黑很辛苦”,觉得环卫工应该拥有一些节日福利、意外保险、加班补贴等。在针对如何看待环卫工这个问题上,异口同声的“他们工作很好,靠自己的体力,还能做贡献,我非常喜欢他们”这一句回答足以证明社会对环卫工群体的敬意。
图为关爱环卫工实践团成员询问当地居民对环卫工作的了解情况
彭增鑫供图 受访者是一位中年爷爷,爷爷对环卫工最大的印象就是两个字“辛苦”。他说:“我每天早上来公园遛弯就看到他们都扫的差不多了,可以想象是天还没亮就来了的。四五点钟就起来工作还是很不容易的。”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通过此次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活动,我们更浅显地看到社会人士对环卫工的见解,也更进一步探索到时代观念的发展进步。美丽城市由他们创造,尊重关注还需你我同行。 清凉一夏 爱心送水
“阿姨,天气炎热,我们给您送一份解暑物资。您辛苦了,记得多喝水,注意防暑降温。”炎炎夏日,酷暑难当。7月3日下午14时, 实践团成员分别到当地文化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为坚守在一线的交警、环卫工人、保安等工作者送上凉茶、水果、矿泉水以及防暑药品,并向他们表达深深的敬意,感谢他 
图为关爱环卫工实践团成员给工作中的环卫工送水
王岩供图 高温下,硕大的汗珠,湿透的衣服,已经成为他们工作的常态。他们用汗水和热情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心里面凉丝丝的,很甜很开心。”环卫工人李阿姨手捧清甜的西瓜、擦汗的毛巾,乐呵呵地说。
满满的爱心化作阵阵“清凉”,收到慰问品的一线工作者说,此次爱心活动为他们送来的不仅是一份清凉,更多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让自身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今后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做好本职工作,争当“城市美容师”,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力。 《人间不值得》中曾说:时不时回头看看,百味是人间。在如今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越来越高,机械化、自动化也正逐步成为劳动力的中流砥柱。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了解环卫工的生活现状中是否能够“不掉队”。通过两天的走访工作,实践队成员深感环卫工的不易。在美好社会的建设中,城市卫生的保障不应光由环卫工来承担,建设卫生城市,人人有责。百味人间,为爱坚守。(茹苧
彭增鑫)
河南省大爱郑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