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临近终期,但收获不已 为贯彻“乡村振兴,暑期支教”的实践精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聚沙公益“启明星”实践队,在开封市杞县裴村店乡童萌实验小学进行的为期20天的暑期支教实践活动即将结束。 7月18日早晨7时,按照相关计划安排,“激情晨读”项目正常进行。经过数日以来河南省疫情的影响,停滞多天的暑期支教活动又重新步入正轨。虽多项活动无法正常进行,支教队员们依旧热情满满,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在今天的“激情晨读”中,孩子们统一身着军训服装,孩子们全身迷彩。这是当地小学唯一的,也是最能统一的着装。如此着装,只有重大的仪式将要出现时才会有。 图为晨读时孩子们在黑板上听写 井海航摄 孩子们早晨积极背诵着这两天所学的相关知识,声音洪亮。当然,也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坐姿,有的侧弯着身子,趴在桌子上,有的则东倒西歪,每隔一段时间就变换一下身姿。这情景把属于孩子们的童年朝气展现得淋漓尽致,更让支教队员们止不住遐想当年自己的模样。晨读结束后,负责晨读的支教队员进行了抽查提问,提问内容是关于之前语文课上孩子们所学的基本常识和近义词。基本常识中,主要围绕着孩子们的基本认知进行,例如彩虹的颜色种类。被抽查到的孩子们认真地在黑板上书写着相关的答案,尽管字体没有支教队员的好看,但也工整。从中能够看出他们的诚恳,看出孩子们对激情晨读的重视。
在“快乐运动”之后,孩子们在操场上挥汗如雨之后,彩色的操场被阳光映衬的格外鲜艳。 图为孩子们向支教队员索要签名 井海航摄
午休过后,孩子们为了留下支教期间的回忆,争着抢着让支教队员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签上队员们的名字,签上陪伴他们将近20天的“新老师”们。从开始的陌生,都后来的依依不舍,支教队员和孩子们的情感在一点点积累中,逐渐深刻。孩子们也将从外面大城市来的“大学生们”看成了自己的老师,最后看成了自己的“哥哥姐姐”。从仪式启动时,支教队员们眼眸中含有的迷茫但坚定的眼神,到后来看到孩子们的热情洋溢,看到孩子们对支教时期的种种怀念,眼神中所流露的感动。对于每一名参与支教的实践队员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收获和回忆。 图为支教队员为孩子们处理伤口 井海航摄 教孩子们如何在户外运动中保护自己,教孩子们如何写好一笔一划,甚至引发了孩子们对红色历史研究的向往等等。孩子们运动受伤了,给孩子们在伤口上涂抹药品。这一系列的经历,以及其他上课时各种各样的精彩场面,各种各样支教队员们的备课场景,都要在几天后画上圆满的句号。孩子们依依不舍,不仅仅是在索要着支教队员们的签名,更是追着喊着,想要已经永远无法再现的那段时光。那段为期20天支教队员和孩子们一同生活,一同学习的场景。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更是一种幸福。 孩子们争先恐后,在走廊里面把所有的支教队员都堵在那里。他们生怕错过了哪个支教队员,错过了“新老师”给自己签名的机会。在孩子们眼中,这一个个签名就是他们日后对过去20天的所有回忆的纪念,就是承载着童年回忆的纪念。 冰心先生说过:“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或许现在孩子们眼中的光,索要签名时的微笑,就是支教队员们日后的梦。梦中真实的场景就是如今临近告别时,孩子们的一幕幕。
支教即将结束,但支教队员们表示,还要继续参加相关社会实践的活动,还要在以后的每个假期,积极地前往类似的地区进行公益支教活动。每一名支教队员都收获满满,但收获没有停止在支教结束的时候。2022年的暑期支教即将结束,但是未来的支教,未来参与乡村振兴的工作还没有结束。有支教队员表示,在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中,他们深刻认识到了,类似支教,事关乡村振兴的实践的重要意义。他们深刻认识到了青年一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所担当的历史责任,深刻认识到了,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内核。他们表示,如果日后有机会投身到相关的事业中,他们将义无反顾,奋不顾身。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聚沙公益协会“启明星”实践队 责编:陈双鑫 审核:慕宜彤
复核:杨洁敏、马祥瑞
河南省大爱郑州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