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代亚涵 照片 郭欣雨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三下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选择去敬老院,看望并照顾住在那里的老人。 2024年6月30日下午,8名志愿者到乐康首慈养护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抵达首慈乐康养护院后,团队分为两个小组,两名成员在二楼协助养护员工作人员开展建党节钻石婚礼活动,剩余成员前往三楼陪伴行动不便的老人。团队成员与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亲切的交谈,倾听他们的故事心声,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趣事。 (图一为钻石婚礼合照) 也许在年轻人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而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们也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离退休干部、军人,也有的曾经是文艺工作者。而在这里,有的是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而感到生活寂寞,有的是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和相似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更能感受到夕阳无限好的生活乐趣. 在敬老院里,工作人员向成员们讲解道:敬老院里大多数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多数患有神经官能症或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当成员们进入养老院时,老人们一看赶来看望他们的学生,立刻兴奋起来,主动做起了自我介绍,一些老人热情询问“你们是哪个学校的”,“你们叫啥呀”,十分关心成员的各方面情况,体现出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殷切的希望和关心。还有一些老人们也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与成员们分享分享自己当年的"金戈铁马万户侯"的战争岁月,并聊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员也很快与他们聊起了家常,帮助他们打扫卫生,很快就融入其中。 交流期间,老人们都感慨地说,正是有了国家的各种福利和党的政策才能像今天这样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的生活。更多老人表示同学的到来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和乐趣。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中实际上蕴含了巨大的人性价值和人文关怀,它是一种美德,更是老人与当代青少年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 (图二为成员与老人合照) 这里的老人还有许多是受到了多年疾病的困扰,例如坐着轮椅的慕阿姨,听她讲述自己在几年前一次车祸中双腿不能行走,为减轻儿女的负担不得已来到了养护院。对于正常人来说,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在雨天,由于身体的原因,也许他们正忍受着各种疼痛的折磨;在雪天,由于环境的限制,也许他们正忍受着寒冷的侵蚀,难得见到的冬日阳光。青年人能做的也许只能是给他们带来我们最真挚的祝福,抽出空闲的时间来看望他们,给他们少许的快乐。 (图三为团队合照) 爱老、敬老一直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是流淌在民族体内的文化基因,在历朝历代有着丰富的养老文化。敬老爱老,其实就是在老人需要帮助时,社会的人们伸过来的一只只援助的手,只有每个人都有意识这么做,老人们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来自: 千秋公益 ;原作者: 代亚涵 郭编辑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