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白银基 图片 孙睿)近日,河南省郑州市海汇港举办了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展览。为深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一支由五名年轻学生组成的“‘拾遗记’非遗家乡传播官”团队组织前往会展,她们的目标是传承与保护汴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一为团队成员出发前拍摄) 汴绣以其精致的绣工、细密的针法、严谨的图案、高雅的格调以及秀丽的色彩而著称。自2008年6月7日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汴绣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从讲解员口中得知,汴绣不仅长于绣制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传统题材,也精于摹绣名画。其绣作形象逼真传神,针法严谨工致,技艺精巧细腻,色彩古朴典雅,如汴绣《毛主席像》,其造型虚实得当,细腻中透着文人墨客的影子,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图二为汴绣展示) 在深入了解汴绣的制作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发现,汴绣所采用的都是密度非常高的杭州缎或者塔夫绸,保证了绣品的光滑平整和色泽光亮;而双面绣则采用透明的纱织材料,材料具有轻、薄、透的特点,画面看起来更加和谐鲜活。同时汴绣所采用的线材全部为蚕丝,确保了绣品的质感上乘和色彩的鲜艳。而且在制作中,丝线的粗细也大有讲究,为了表现不同的艺术效果和体现不同的工艺,绣工们通常会把一根蚕丝线劈分成若干条丝线。不同质感的物体,绣工用到的线材的粗细也大不相同。 在技法上,汴绣有很多种针法,齐针绣、十字绣、蒙针绣、别针绣、乱针绣、滚针绣、锁边绣等针法各有特色。为能更好的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绣工们会根据材料、题材和颜色这几方面的不同去进行合理设计、灵活运用。 汴绣擅长绣制历代书画名作,题材广泛,包括书法、山水、花鸟、楼阁、人物等。清代以来,汴绣题材变革,以表现祝颂之辞和人物故事居多。随后,汴绣绣品又出现了西洋风格油画、装饰画、大型壁画及人物肖像画,当代汴绣品种则有挂屏、屏风、条幅、手卷等,展现了汴绣艺术的包容性和创新力。 在汴绣设色中明度对比鲜明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画面的光鲜感、明快感、清晰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和情感感觉。汴绣充分发挥了色相对比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人们识别不同色相的物体差异,也满足了人们对不同色相感的需求。同时,汴绣在使用色相对比时注重整体版面的和谐,避免了大量使用高强度对比引起的视觉和心理上的疲劳。 在色彩情感上汴绣注重搭配整体和谐的效果。如山水国画、花卉类的绣品,在白色的缎底上绣制出层次分明的近山远水、高低山峦;如花卉类绣品则展现出五颜六色、色彩和谐的绚丽画面,常采用色彩晕润的方法来增强层次感,花与花之间、叶与叶之间总能有较柔和的过渡和强调。不仅如此,汴绣还注重装饰图案与色彩的有机结合及各种色彩之间的衔接与互补。 (图三为汴绣“牡丹”展示) 令人痛心的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之一的汴绣,目前却面临失传的风险。如今专门从事汴绣的专业级绣工已经少之又少,汴绣作品也普遍趋于单一,产品重复复制现象严重。多家汴绣企业把产品明确定位在工艺欣赏品的层次,即以观赏性为主的刺绣,这单一的发展路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汴绣的发展。 团队一致认为,未来,汴绣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汴绣的传承与保护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更是对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有力推动。通过对汴绣的深入了解和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非遗文化,从而进一步推动汴绣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 团队成员也一致表示,她们会继续致力于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自: 千秋公益 ;原作者: 白银基 郭编辑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