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公益 公益资讯 查看内容

洛办寻迹铭党史 丹心传承践使命

2024-7-13 09:55 |原作者: 赵连帮 | 评论: 0|来自: 千秋公益

摘要: 本网讯(通讯员 赵连帮 图片 屈慧琳),2024年7月1日,正值建党103周年之际,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洛必达”小分队前往洛阳红色遗址——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开展了一次具有深刻意义的参观学习活动,旨在深化 ...
本网讯(通讯员 赵连帮 图片 屈慧琳),2024年7月1日,正值建党103周年之际,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洛必达”小分队前往洛阳红色遗址——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开展了一次具有深刻意义的参观学习活动,旨在深化红色文化教育、加强党性学习。

洛办寻迹铭党史 丹心传承践使命

(图为小组成员在洛八办门前合影)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建立于1985年5月,位于洛阳老城区。其原是洛阳富商庄氏的宅院,始建于1831年。在1938年至1942年间,这里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对中国的抗战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洛必达”小分队的成员们看到了许多前来参观的人,有老师带着学生,有家长带着孩子,也有党员干部和其他学生团体。大家怀着共同的目的,即学党史、践使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英勇事迹,学习红色革命精神。

洛办寻迹铭党史 丹心传承践使命

(图二为院内老井)
陈列的文物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手枪、证章、手雷、子弹、炮弹、引信、军用锨、铺等军用物品和生活用品,一件件刻着岁月痕迹的文物映入眼帘。其中,洛八办院内的一口老井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口老井凿于1831年前后,原是庄家大院后院的水井,八路军驻洛办事处进驻后,成为军民公用。1942年,八路军驻洛办事处被迫撤离时,这口水井发挥了重大作用。为躲避特务搜查,工作人员把一些军用物品及各类证明身份的证章等悄悄投到院内水井中。1971年,附近居民淘井时发现了这些文物,后经文物部门再次发掘,共清理出抗战文物120余件,其中10枚证章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文物也奠定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建立的基础。

洛办寻迹铭党史 丹心传承践使命

(图三为小组参观陈列文物)
穿过走廊,队员们来到庭院深处的驻洛办事旧址。小小的房间错落有致,各有分工,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屋内简单的陈设,一床一桌一被褥,让队员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在艰苦生活条件下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怀。在这里,他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工作人员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奋战的身影。

洛办寻迹铭党史 丹心传承践使命

(图四为电台室)
展馆无言,但先辈们激昂的呐喊仿佛在耳边回响。通过这次参观,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那个年代洛八办工作人员在面临未知危险时,为了党和人民的幸福所展现出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1942年,洛八办所处的环境极为险恶和复杂,但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正确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的斗争,并成功团结了国民党进步力量,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任务。这种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和践行的。

洛办寻迹铭党史 丹心传承践使命

(图五为刘少奇同志驻洛居所)
走出洛八办,回首凝望,队员们仿佛看到了在这个“抗战前哨、红色枢纽”里,中国共产党人为挽救中华民族而奋战的身影,也感受到了我们这个民族对伟大复兴的殷切渴望。他们深知,要众志成城,坚定“四个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奋进,披荆斩棘,奋勇开拓。
展望未来,队员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奠基下,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巨轮必能破浪前进,驶向光辉的彼岸!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洛必达”小分队的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他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自: 千秋公益 ;原作者: 赵连帮 郭编辑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