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李季珂 图片 闫如洁)为贯彻落实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五名同学组成了“洛必达”实践团。2024年7月2日,团队成员到达实践地点——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进行实践活动。 (图一为纪念馆外标识) 据成员们查阅资料了解:中共洛阳组是中国河南省第一个党组织,其成立和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921年,在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的背景下,中共洛阳组应运而生。这次罢工发生在1921年11月,由于比利时人狄孟对工人的压迫而引发,工人们在中共洛阳组的领导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最终取得了罢工的胜利。这一事件标志着河南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在河南乃至中原大地上播下了共产主义的火种。 成员们了解过相关背景之后发现,中共洛阳组的成立和发展,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复杂状况,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早期阶段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这个组织的成立,是由进步青年游天洋等人推动的,他们积极在工人中宣传革命思想,并在关键时刻领导工人进行斗争。游天洋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中共洛阳组的负责人。 (图二为纪念馆内所摄实景.) 近年来,中共洛阳组的诞生地纪念馆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尤其是党员干部。像“洛必达”实践团队一样,许多组织和个人前往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重温革命历史,接受党性教育和洗礼。通过观看纪念馆内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图片,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革命先烈的艰辛奋斗精神。 (图三为小组成员在纪念馆内观摩学习) 这次参观学习活动不仅帮助实践团成员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初心,还激励着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继续发扬革命精神,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力量。这些活动强调了学习和传承革命历史的重要性,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要性。 (图四为小组成员在纪念馆内合照致敬) 实践团成员赵静总结道:“总的来说,中共洛阳组的历史为人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育意义,不仅在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在当代的政治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参观了中共洛阳组后,我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党的责任更加明确。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用实际行动证明我加入党的决心。” (图五为小组成员在纪念馆合影) 走进中共洛阳组,犹如翻开了一部鲜活的革命史书,革命精神透过岁月的尘埃熠熠生辉。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人民前行的动力,更是人民心灵的滋养。当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广大青年要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相信在革命精神的激励下,青年定能汇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奏响激昂的青春乐章,绘就宏伟的时代画卷,让革命精神永放光芒,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大家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来自: 千秋公益 ;原作者: 李季珂 郭编辑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