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先 传承中医 郑州仲景国医学校探索中医 人才培养新路径 记者:李新民 通讯员:王赞 在中医绵延数千年的星河中,“医德”始终是最明亮的北斗。从《礼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信任根基,到抗疫战场上“大医精诚”的当代诠释,中医的传承不仅是技术的延续,更是一场关于生命敬畏与道德坚守的文明接力。 医德为纲,强调医者必须以高尚的医德作为行医的根本准则。医德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是历代医家共同遵循的道德标准。它要求医者怀揣仁心仁术,待患如亲,始终以患者的福祉为重,做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当今社会,医德更要求医者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坚守诚信,不为名利所诱,不为权势所屈,秉持医者初心,以守护患者健康为己任。 近年来,郑州仲景国医中等专业学校牢牢扛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医德教育为引领,以职业技能教育为抓手,以健全人格为主线,紧密结合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职业特点,秉承“以德为首、医德为魂、德术双馨”教育理念,有力、有效、有特色地推进工作开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业学生教育的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逐步形成“医德+”教育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以德为先,师承教育树典范 构建“德育为先、能力为要、悟道为重”的学校师承教育体系。秉承继承与发扬理念,树立“大医精诚、修明德、做明医”的师承教育思想。学校目前开设了仲景班、华佗班等多个特色医学教学班,在通识教育部分融入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的跟师学习,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将传统中医思维、临床实践能力与现代生命科学知识并重,强调悟性培养和人格塑造。 图1:课堂教学 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着眼“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以《医学三字经》《大医精诚》等经典医德教材为窗口,加强医德医风培养,重视弘扬“大医精诚”思想,实施“双色主题”教育模式。以课程学习、课间诵读、课外探索等方式,持续打造“六位一体”学生教育服务体系,用好新兴媒体等新阵地。汲取师承教育精髓,着力实现“古老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营造“人心向学”的校园文化与学术氛围。 2.文化育人,以文化人,大医精诚精神传承活动 “仲景文化”已成为学校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识,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学校以赛事活动与文化体验为平台,彰显医学生专业素养与文化自信。 图2:医学技能大赛 图3:八段锦集体练习 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举办“仲景杯”康复技能竞赛和“南丁格尔”护理技能大赛,百余名学生同台竞技,在专业操作与人文关怀的交织中,展现了新时代医学生的职业风采。学生日常活动课程中,以美丽大课间为平台,融入太极拳和中医养生八段锦等传统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也让更多青少年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健全人格。以仲景特色课堂为抓手,融入《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等经典特色课程,让学生领略古人的医学智慧和哲学思想,在学习中传承国医精神。 3.家校社互动,医者仁心,服务人民健康 图4:家长陪同学生开学报到 学校以服务人民为宗旨,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培养既有传统中医思维兼具现代生命科学知识的新时代中医人才为目标,学校以专业为平台,建立了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邀请辖区青少年、家长共同参与中西医医学体验科普实践活动,通过“社区搭台、学校赋能、家庭参与”的三方联动模式,打造生命安全教育课堂。 图5:健康体检服务 图6:中医特色推拿服务活动 多次走进社区基层一线,普及急救知识、心理健康和中医针灸、推拿、拔罐等特色知识,引导广大师生主动在志愿实践中感受医学的使命与责任,坚定理想信念,将尊重生命、关爱病人、乐于奉献精神化为自觉行为。把实践课堂延伸到乡村振兴一线,用专业所长和“医者仁心”为基层群众送去健康福祉,让师生们在实践中形成“医者仁心”的共识。 图7:学校志愿服务队进社区活动 图8:思政教育走进烈士陵园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从课堂中的精益求精到实践下的春风化雨,从疾病探索的全神贯注到病人病例的推敲研究,仲景国医传承者正在用行动诠释“大医精诚”的时代内涵。它已经深深融入了我们的生命,终将照亮医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未来,郑州仲景国医中等专业学校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立德、铸魂育人的教育理念,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医学职业教育,不断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医学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原作者: 记者:李新民 通讯员:王赞 郭编辑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