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记者慕名到夏邑县歧河乡后随楼村采访,拨通村支部书记徐德好的电话,“我现在就在村里给群众分地,你们来吧。”分地?一句话把我们一行人说懵了。见面后,嗓音沙哑的徐德好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惑:“这80亩是俺村盖老年房腾出来的‘空心村地’分给大家复垦。”看着二三十位群众兴高采烈的表情,我们对这位新上任的村支部书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跟着村民走遍了后随楼村,听着大家对徐德好的介绍和评价,一股折服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出身贫寒的徐德好被乡亲称为 “大善人”、“大好人”。年幼时,他吃过百家饭,穿过百家衣,跟戏班子唱过戏;年轻时,他干过窑厂,开过宾馆,办过面粉厂、纺纱厂。几经沉浮的他, 2012年多方筹资1.6亿元在产业集聚区创建 “华丰棉业”,成为知名企业家。自幼饱尝人间冷暖、在商海几经沉浮的徐德好,有一个最大的心愿:有钱了一定要回报关爱自己的家乡父老。从2000年开始,他每年回家都要到村里孤寡老人和贫困户家里去慰问,逢年过节带上米面、猪肉、食用油,送去慰问金。近几年接受过徐德好救助的人有多少,他自己也记不清。在救助伤残病弱和贫困户的同时,他还资助了十几名贫困学生。现在歧河乡政府上班的关丽说起徐德好禁不住热泪盈眶:“没有徐叔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今年4月,后随楼村老支书施廷亮退休前把徐德好叫到家中:“德好,我看了,咱村里,只有你能带大家致富,你把这担子挑起来吧。”乡党委书记李艳伟得到老书记的推荐,也力邀这位企业家为家乡出一份力。乡党委的信任、老支书的重托,3000多村民的期盼,让徐德好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老家。 走上村支书岗位,徐德好带着村“两委”一班人开始规划新的后随楼村。该村7个自然村几乎都成了空心村,徐德好拿出了企业家的气魄:捐资 200万元为全村老人建“老年公寓”,清除空心村。第二天,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紧锣密鼓,选址、设计、奠基、进料、施工。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三排60套标准化老年房拔地而起。每套三间,独院花墙,统一吊顶,通水通电,即搬即住。不收村民一分钱,唯一条件是搬入老年房的老人要把老宅基所占的土地腾出来复垦。这是徐德好上任后的第一把火,暖了全村人的心。记者采访时,正赶上村“两委”班子换届,80岁的老复员军人栗世民刚刚搬进崭新的老年房:“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换谁也不能换徐书记!” 老年房刚竣工,徐德好就开始筹划修村里的路。全村6.6公里主干道坑坑洼洼,弯弯曲曲。要修成高质量的水泥路,需200多万元。他把县城里的企业交给儿子,铺盖一卷,就在村头一间老年房里安了家。8月20日,开始修路,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清垃圾、挖路基,争先恐后,井然有序。徐德好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一天下来,满头灰尘,满身泥巴,活脱脱一个“修路工”。路修了整整两个月,老徐就在村口的路边住了60天。 老徐带我们在村里转转。走在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上,迎面碰到李回楼村组村民陈余良,他说:“好书记把好事都做完了!”话语里包含更多的是感动与感激。 的确,老徐做的好事太多了。村小学教室是危房,他多次到有关部门申请、协调,争取建校资金,新的教学楼已确定近日动工;教师节,他掏腰包为12名村小学教师每人发500元慰问金,并拿出两万多元给每个教师买一辆新电动车。“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我把钱投在学校,就是在投资后随楼村的明天。” 走到村口,看到新建的村委会工地正在吊装楼板。县里规划,村委会建一层平房,拨款10万元。徐德好说一层不够用,自己又拿出20万元,把村委会建成了两层小洋楼。施工人员告诉我们,新建的村委会设有图书室、电脑室、党员活动室、放映厅、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前面的空地徐书记要建文化广场呢!”村民徐自友兴奋地对我们说,话语里透露着美好憧憬。 “其实我干这些,只是在尽一名党员应有的责任。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回报乡亲是我的本分。” “如果要问我有什么期望,我真的想看到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少喝点好酒,少吸点好烟,少打点麻将,为父老乡亲做点好事,为儿孙行善积德。”这就是一位共产党员、一位企业家的心里话,更是一个好书记的爱民情怀!
来自: 商丘网—商丘日报 ;原作者: 韩 丰 王珂珂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