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6|回复: 0

[焦作] 南水北调幕后故事:焦作人造悬河让领导揪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3 23: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建成通水。在沿线群众殷切地等候饮用丹江水时,大河报记者将一些幕后的决策过程挖掘出来,让大家在饮上甘甜的丹江水前,先满足一下好奇心。    为啥通水时间选在14时32分?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没有正式通水之前,官方给出的消息是,今年汛后通水,但是河南南水北调办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消息。记者不断地打探,终于在前天傍晚获悉,12日14时32分通水。
    为何选择这个时间点通水?省南水北调办没有给出原因,但是有消息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渠首到北京主干渠的长度是1277公里,而天津干线工程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西黑山村至天津市外环河西,线路总长约155公里。两条干线相加正好是1432公里,因此选择在14时32分通水,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为啥通水时间选在14时32分?
    2002年,国家有关部门来南阳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河报记者有幸跟随采访,了解到一些历史背景。
    原来修建的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高度是157米,蓄水水位是150米。当时,考察组提出,大坝加高到164米,蓄水水位达到159米。河南省当时分管副省长提出,希望大坝加高到169米,蓄水水位达到164米。
    河南为什么要提出多加高几米、多搬迁些移民呢?原来,因1959年修建和1964年水位升高而迁往青海和湖北的淅川民众,其中不少人相继又返回原籍。因房屋和土地淹没,这些人就在水库旁边搭个窝棚,以打鱼为生,很多群众因移民而致贫。
    大坝一次加高到位可将以前的移民遗留问题一并解决。国家有关部门经过论证,决定一下加高到176.6米,蓄水位达到170米,解决了遗留问题,也实现了丹江水自流到北京,不像东线一样还得层层提灌。
    穿黄工程为什么是隧道而不是渡槽?
    如何过黄河?一种是在黄河上面架渡槽,一种是在黄河下面钻隧道。河南的意见倾向于渡槽,这样穿黄工程在黄河水面上就能够形成一个旅游景点。
    专家组说,因为黄河是一条滚河,如果采用渡槽的方式,黄河来回摇摆冲刷,对渡槽构成一定的威胁。河南尊重专家的意见,因此南水北调穿越黄河时采用了隧道方案。
    焦作悬河为什么让国调办领导如此揪心?
    焦作市是南水北调中唯一被工程穿过市区的城市。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曾忧心忡忡。当时想,城市虽然多了一个水面,但是这13公里几乎都是填方,最高的达13米,300个流量,这么一个悬河,比黄河的有些堤段都高,一个城市,70万人口,这么高一个悬河在上面,这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最终,渠道顶加宽了,渠道断面加大了,衬砌加厚了,后坡又加上压重等5项措施来对渠道做了一些处理。焦作市的渠道打了一道防渗墙,6米以上的高填方都加了一道防渗墙,深20米左右、厚40厘米,做到固若金汤。
    焦作悬河为什么让国调办领导如此揪心?
    南水北调郑州线路,原不在郑州市的规划区内。为支持航空港的发展,改为走航空港。当时共有三种方案,分别是“绕港”、“穿港”、“切港”,最后采纳的是“绕港”方案。
    南水北调走航空港,专门在航空港开了一个供水口门,增加供水量。从别的地方挤出指标,给航空港增加了2000万立方的供水。
    郑州市利用南水北调,进行滨河公园建设。一是航空港区,利用南水北调和小清河,建设了一个“X”绿化走廊。另外,二七区也进行了二七新城滨河公园建设,增加了50~200米的绿化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