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杜君通讯员金志锋)11月20日,记者从洛阳市林业局获悉,洛阳首次增殖放流珍稀水生野生动物,400只大鲵幼苗被放生至栾川县大鲵自然保护区清澈的溪水中,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增殖放流是指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等公共水域放流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的活动,用以补充和恢复生物资源的群体,改善水质和水域的生态环境。”洛阳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此次增殖放流的目的,就是要增加大鲵的野生种群。
据介绍,这些增殖放流的大鲵,体内还被注射了身份认证识别编码芯片。大鲵养殖专家王松军介绍,植入芯片有助于为每条大鲵建立生长档案,记录它的祖系、生长发育、繁殖等情况,以便更好地研究、保护大鲵。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属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洛阳市南部及西南部山区冷水资源丰富,如栾川县沿伊河流域的合峪镇等地,常年水温最高不超过22℃,水质无污染且小鱼小虾等食源丰富,十分适合大鲵生存。
近年来,洛阳市大鲵总数从2005年的5000只左右升至近10万只。此外,该市于今年获得省首批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
(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