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8|回复: 0

[郑州] 河南91岁抗日老兵回忆心酸往事 重伤战友脚扣扳机自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3 21: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市场信息报【记者 谈春平 实习记者 秦亮】在河南荥阳市汜水镇南屯村,91岁高龄的薛清文(曾用名薛文)是河南为数不多的抗日老兵之一。他曾是抗日挺进军21纵队第六三支队抗日老兵。参与过黄家窑、草坪山、雪花山、中条山、燕子口的抗日战斗。后因司令杨振邦因亲共被杀,部队被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收编,薛文清返回老家,途中死里逃生。卸甲归田后又在文革中遭受蒙冤迫害。伴随着荣誉与伤疤,这位命运坎坷的老人对于当年的抗战经历记忆犹新......
  失孝尽忠:少年郎瞒双亲投军抗日
  “好铁要打钉,好儿要当兵”、“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是卢沟桥事变之后,政府的宣传标语令年少时期的薛清文记忆深刻。在1941年的夏天,抗日挺进军21纵队司令杨振邦,在河南汜水县王村守河防,部队在白杨村招兵。16岁的薛清文去应征,因兄长去世,部队不收独子,加上父母阻拦,第一次参军没有成功。“杨振邦这部队专门抗日,他不是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他招兵不收独生子,我哥不在了(得病死了),所以部队不收。”
  数天后,薛清文得知部队开往偃师县的消息后。薛清文瞒着父母,只身一人从天没亮一直走到下午2点左右,走了40多里地到偃师县牛庄村,参加抗日队伍。招兵的营长叫尚映臣。“当时就发了军衣、军帽、枪支等。枪上边铸有一寸大的‘邦’字”薛清文说,他被分到六三支队,职务是传令兵,支队长叫王绍福。
  因为不是正规军,一个月发2、3块钱军饷。“当时1块钱可以买两三包烟,那时候钱管事。当时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因为没有卖东西的,但也攒不住钱,闲了没事的时候大家就丢色子玩。”对此老人说的有点不好意思。
  第一次战斗:重伤战友脚扣扳机自杀
  经过半年训练后,抗日挺进军21纵队在偃师接到命令,开往前线,守河防。驻扎黄河南岸,渑池,观音堂,磁门,陕州一带。数天后,六三支队从观音堂东边燕子口渡黄河到北岸。夜里急行军到达中条山,草坪山,雪花山、方山一带。大约10天左右,又驻扎在山西永济县黄家窑的村子,日本鬼子得到消息,就四路发兵,围住黄家窑。
  “在这次战斗中,我被日军的炮炸伤,现在还有伤疤。”说着薛文清老人指了指臀部。“他的武器、枪比咱的武器好。日本人用的枪比我们的长、带盖,打起来“嘎嘣、嘎嘣”响,咱的枪打起来“砰、砰”响。”
  “我们的枪也能打死人,日本人的头又不是铁打的”老人诙谐地说道,他的人也和咱一样,就是说话听不懂,“说话呜呜啦啦的”接着老人惟妙惟肖地模仿一段日语。
  “当时有一名汜水县小顶山村的战友,我不记得他叫啥名字了,被日军打中肚子,肠子流出一团,连长叫两个战士用门板将他抬到破窑洞内,当时没有救援措施,缺医少药,这个战士要求在给他一枪,免受痛苦,大家都不忍心,只好将装子弹的步枪递给他,他双腿夹住枪,对准自己的眉心,先看了大家一眼,然后脚趾头瞪动扳机。当时他还不到20岁。”薛文清含着泪花道,“我回来以后还去他家,他家已经没人了,只记得他家周围人都姓安,曾有一间草棚,他爹在里住着。我去的时候,他爹已经不在了。”
  最艰辛的战斗:吃榆叶、喝雪水
  那是六三支队在永济县雪花山,草坪山一带,和鬼子打游击。那时候吃的炒麦籽、有时候吃的炒黄豆。在草坪山上,开始老百姓往山上送,后来日本人往雪花山上打,没打上去。日本人就围住山脚,老百姓也不敢往上送粮食。“哎呀,别提了”讲到此处,薛文清落了泪。
  “几顿都吃不上饭,饿的头晕”老人接着说道,“实在撑不住了就捋一把树上的榆叶,山上面的榆叶又黏又涩的,吃的满嘴都是黏沫,根本咽不下去。喝的是山上的冰溜水。后来几顿不吃饭就感觉不到饥了,光感到渴了。部队怕我们喝冰水喝坏身体,就用桶把冰水烧开了喝,喝开水充饥。”
  最惨烈的战斗:“有些战士背两条枪,那是牺牲的战士的枪”
  在河南观音堂东边有个燕子口,六三支队从黄河北岸转移到黄河南岸之后,日本鬼子得到消息,就从黄河北岸往黄河南岸渡河,大部分日军已到燕子口的山下。六三支队接到命令,从观音堂地区迅速到达燕子口的山上。
  “日本人的飞机在天上“哗哗哗”扫射,后退回来也是死,部队的命令可厉害!”老人回想起当时的情形不禁哭了起来。
  “日本鬼子跟我们共同争夺一座山头,我们往上攻,人家(日本人)也往上攻。他们这边打不让我们往上,我们这边也不让他们往上。我们一往上攻,日本的飞机就出来扫射。从早上9点左右开始断断续续打到天快黑了,部队才命令我们撤退。其他部队都已经撤了,就剩我们这支队伍了。撤退的时候,有的战士都背着两支枪,那是牺牲的战士的枪。”那天夜里伸手不见五指,天特别黑。撤退的时候碰见日本人的部队,他们因为地形不熟悉,打着信号枪。俺们也没有打他,不敢打、也打不成,因为那一晚上天特别黑,根本看不见人,就剩我们一个支队没有撤了。”
  薛清文老人接着补充道,“要是打了胜仗,尸体都有人埋了,打了败仗,就没法管了。现在让我去,我还能找见他们的尸体。”
  最后悔的战斗:荣誉证成反革命“罪证”
  “不后悔!日本打败了”对于当兵吃苦抗战的历程,薛文清老人情绪激动,接着哽咽说道,我后悔的事情是,一天晚上我在中条山山上巡逻,我听见“吧嗒、吧嗒”的马蹄声,我想可能是日本人偷袭我们的指挥部,当时我们的指挥部在山下,因为那是个造枪火的地方。我们的支队长当时也在这个山下面的指挥部。
  “部队的命令是不准私自开枪,按军令万一我打错了我也是个死!”老人热泪盈眶接着说道,“但是如果我不开枪,指挥部就完了,指挥部完了,我们的队伍就完了。和我一块巡逻的人都不敢开枪,说看我的。我明知违反军令,但我还是开枪了。因为我就是死,也不让日本人伤害我们的人。我一开枪,别人都跟着开枪了,山下的人也打枪了。大约过了5分钟,日本鬼子分成两路,一路去偷袭支队部,一路向我们打上来,支队部听到激烈的枪声,立即转移到山上,由于撤退仓促,发报机被日军抢走。”
  那一仗之后队上给薛清文发了一张荣誉证。没想到后来这张荣誉证却成了反革命的罪证。
  “因这张荣誉证印的有国民党的旗帜,在文革中说我是国民党的忠实走狗,害得我家破人亡”说到此处,老人痛哭流涕。“那时候就没有理,当兵抗日本是为国,却说我现行反革命,我最后悔的就是这一点!”对于此事,老人至今唏嘘不已。
  文革后,薛文清多方奔走总得得到了平反。如今老人最大的心愿仍是别人得到的认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