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9|回复: 0

[郑州] 传承先祖文化,发展水文事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1 16:3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水文化,我们参观了水文化馆,以增强我们对水文化的理解,深化我们对水的认识。
  文化馆里收藏了许多古物,类似于水缸,罐子出土汉代陶船、、装水的瓶子、花瓶、一些关于水文化的字画。水缸还分为水波纹、虎纹、龙纹等等,各有特色也各自存在一个时代,这边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水文化,搜寻中国的文化典籍,几乎所有史实文献,都蕴涵着丰富的“水文化”的内容,对“水”的描写、吟诵、歌咏,也一如那些被视为“永恒”的题材,成为世代文人笔下旷古不衰的“文学母题”。一部中国文学史,倘从“水文化”的角度去审视,说它是渗透着“水”的精髓的人类文化史卷,亦绝非是一种牵强之谈。《山海经》载"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的故事,民间口传文学所述,远古洪荒,洪水滔天的传说,于今看来虽是一种"神话的感知",但这种"原初层"的原始智力所独具的文化体认,仍可使我们感悟到"水文化"的内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样的诗句成为千古绝唱。至于其后的《庄子》、《楚辞》、汉代的乐府民歌、唐风宋韵、明清小说,也莫不在描情写意上,因水得势,借水言志,以水传情,假水取韵。水,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产生,在文化进程中演绎出丰姿多彩的面貌,而且随着历史的演替,人类文明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文化阐释的一个"对象主体",并使这一文化体系生发出一种特异的艺术光彩。
  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我觉得我对大自然,对水的认识又增进了一步,我会更坚定的将节水护水进行到底。
null-3fa6dd29b44b0c22.jpg null-ca497076a1ceb0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