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5|回复: 0

[郑州] 不让座,后果到底有多严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1 08: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老人因让座与一年轻人争论后,打了年轻人4耳光,然后气倒在车内,急救人员赶到时,老人已没有了呼吸。昨日下午,发生在919路公交车上的这一幕让人唏嘘。(9月10日是《郑州晚报》)
  这起因公交让座引发的老人猝死事件,或许人们的思维会停顿在“老人打了年轻人4耳光,然后气倒在车内”,然后就思绪黯然地认为老人是为老不尊,或者老人情绪有点儿过于激动。
  毕竟一条人命,无论老人猝死是与心脏和脑血管突发病有关,还是因为其它原因,留给我们的思考依然如此沉重,而我们对屡发的公交让座纠纷事件探讨也不应该就此打住。
  公交属于公共交通工具,无论老幼妇儒,无论上班待业,这是政府公共财政给予市民的一种交通福利,而在这个相对狭小的公交车空间里,我们更需要提倡社会伦理道德,在这个狭小空间里,人与人之间更讲究的是平等、和谐相处,或许仅一站,也或许从起点到终点。
  在这里,老人、孩子与青壮年之间无须太多的层次分明,上车、下车之间或许没有正眼瞧一眼对方,但彼此的肢体言语、礼让行为均体现的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最普遍的素质,反映的也是这座城市人们最普遍存在的内心颜色。
  无论是老人们群殴未让座的年青人,还是母女殴打未让座的女子,还是老人扇未让座年青人耳光,这一幕幕拷问的是我们每个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的良知和道德底线。
  真的是为老不尊?真的是道德与法律生存于不同的空间?
  人都有年老的那一天,也都有乘公交抢座、让座的时候,当我们面对老弱妇幼孕时,我们是否想过自己的父母妻儿孩子?当我们让出一个座位,当我们送出一句问候,当我们挪出一点空间,或许这座城市就会多一些光亮,多一些温暖,就会多传递一份体谅和爱心。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这是一种需要人们自觉遵守和实施的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会传染,会严重影响到我们整个社会风气。
  当我们总觉得道德不受法律制裁而超越基本底线时,公交车上出现老人站着年青人坐着,大街上随地扔垃圾、吐痰,买票随意插队等现象就会成为随处可见的“自然风景”,久而久之,自私、盲目、无序也就会在人们心中逐渐滋生、蔓延。
  弱势群体在公交车上没有得到相应的“照顾”而发脾气、辱骂对方,属于法律管辖范畴,是该受到批判的,但当人们对于年青人不给弱势群体让座有了一定的心理支持时,意味着我们的道德也在开始滑坡,而屡屡发生的公交车不让座事件也从侧面印证了这点。
  公交让座之争,引发的各种痛心事件,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每个有良知的社会人都应该好好深思和反省,文明礼让从你我做起。只有当我们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主动给弱势群体行个方便,主动给对方一个微笑,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伸把手,哪怕是一句问候,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城市会变得越来越融洽、越来越温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