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河南省作协主席对话信阳师院“小作家群”

2014-12-28 20:26 |原作者: 潘志贤 | 评论: 0|来自: 中青在线

摘要: 原标题:河南省作协主席对话信阳师院“小作家群”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潘志贤 通讯员朱四倍)12月23日,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佩甫,著名文学评论家、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著名作家 ...

原标题:河南省作协主席对话信阳师院“小作家群”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潘志贤 通讯员朱四倍)12月23日,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佩甫,著名文学评论家、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著名作家乔叶一起走进信阳师范学院,标志着该校“作家讲堂”的正式启动,也揭开了信阳师院“小作家”与作协主席对话的序幕。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信阳师院的学生就开始了创作的热潮。该校火传鲁、李刚、严晓峰等学生的《大学桥》、《地狱传媒》、《1983》、《爱我就要我》、《犁与刀》、《先生秀》等长篇小说在国内产生较大轰动,引起了时任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张宇先生的关注,亲切命名为“信阳师院小作家群”,一时成为文学界的美谈。今年,该校文学院毕业生陈渐担纲编剧的电影《全城通缉》在全国各大影院热映,再次证明了信阳师院“小作家群”长久发展的魅力。

   李佩甫为“作家讲堂”开讲。他认为,“有用的东西是有价的,无用的东西是无价的”,文学作为“无用的东西”,对人的生活行为方式和世界观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整个民族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其价值是无价的。

   著名作家乔叶女士在与小作家对话时指出,创作要紧贴人心与人性,反对虚伪,追求真实,学会自我探索、自我反思,做到“把好人当成坏人写、把坏人当成好人写、把自己当成罪人写”,只有这样才能在创作中真正秉承“自由精神”。

   听了报告,不少学生成为作家的愿望更为迫切,文学院学生舒薇深有感悟地说:“从事文学创作要走独具特色的道路,要有自己的沉淀和思考,反对盲目跟从公众表达和大量复制思想套路。”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校加入省市作协的学生有600余名。“作家讲堂”是信阳师院开展当代河南文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计划每年邀请国内外著名作家走进校园,与“小作家”直接对话、交流。这也是该校“当代河南文学发展与中原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未来工作的着眼点。

   该校文学院院长吴圣刚认为,“小作家群”的涌现与“不仅要培养‘说家’,更要培养‘写家’”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我们说培养‘写家’不是一定要把学生都培养成作家,而是要把学生更多地培养成能写文章、会写文章的人,当然,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成为作家,甚至知名作家,那我们也乐见其成,”吴圣刚说,“事实上,数十年来,我们也培养了不少小作家。为什么我们如此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为社会对能写、会写的人需求量很大,在人们的概念中,中文专业的人应该能写、会写,我们中文专业的学生一定不能辜负了社会上对我们的这一认同、评价。”

 

来自: 中青在线 ;原作者: 潘志贤 伟也娜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