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周 记者 张渝 文 洪波 摄影 本报讯巩义市涉村镇北庄村支部书记杨小周进入大家的视野,是因为他带领群众凿山穿洞,实现了一个缺水村落的“北水南调”,916米的引水隧洞,勾勒六百艰辛日,而他至今背负外债4万余元。“跟那些先进村比起来,俺们还得学习,因为俺村的集体经济还没发展起来。”在2014年河南最美村官颁奖座谈会上,已获得众多荣誉的杨小周朴实本色不改。 为凿山引水,他个人背上了4万多元的外债 “北庄人惜水如惜油,赶集上店才洗头,洗脸水澄清洗衣服,刷碗脏水喂猪牛。”这是巩义市涉村镇北庄村流传的一首童谣,也是北庄人惜水如油的真实写照。 在杨小周的记忆里,水在北庄村是奇缺的。水资源枯竭季节,人畜用水要到数里外镇区或邻村车拉人挑,北庄人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挑一副水桶到三四里外的邻村担水。 北庄人落下了贫水和贫穷的名声,谁家姑娘找婆家听说是北庄的,就会一口回绝。为了改变现状,北庄人尝试着各种努力。2005年,杨小周出任北庄村党支部书记。他认为,建水窖、修水池收效甚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经过水利专家考察论证,北庄村人畜用水一年需7.5万立方米,而黄家山北面滴水沟年供水量超过100万立方米,若开山凿洞将水引到北庄村,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北庄村以及邻村的用水问题,还可浇灌土地近千亩。 最终,杨小周下定决心利用落差,从黄家山打隧洞引水。 这个决心一下,就是600多个日夜!从外地请来的工程队因为施工条件过于艰苦干了几天就走了,凿洞进行到500多米的时候,资金告急。但杨小周说: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下去,绝不会放弃,他至今背负外债4万多元。 最后一凿下去,干净清凉的泉水涌来时,在场的乡亲们大声欢呼起来。“我当时在想,我们北庄村终于结束了走路挑水的苦日子,要让村里的家家户户都用上清凉凉的自来水,庄稼也能引水灌溉,再也不担心老天不下雨了。”杨小周告诉大河报记者。 致富的梦想还在努力之中 在凿洞引水工程胜利竣工后,杨小周发现,与别的先进村相比,自己的村落还很穷,原因就是没有集体经济。为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他四方联系,多次邀请郑州市、巩义市有关扶贫部门到北庄实地考察,结果林果业进入到了他的视线。 杨小周一方面在条件较好的山地实施生态造林,建设优质核桃基地,已种植优质核桃近百亩;另一方面利用丰富的野生林果资源,开展良种嫁接工作。邀请林果专家进村实地指导,开展果树良种嫁接实验,目前已完成桃树、杏树、酸 枣树实验嫁接400多株,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引水隧洞开通以后,北庄和大峪沟慈云寺景区连成一片,杨小周抓住这个机会,整修村里通往S237省道的道路,将引水隧洞口径拓宽,车辆能够直接通往北庄后山,融入慈云寺景区,北庄村旅游业也有了发展的契机。 杨小周坦承,现在的北庄村仍然不富裕,“让村民过上好日子是我的责任,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得带着北庄往富裕的路上奔!北庄村民过上好日子,就是我的梦想”。
来自: 大河网-大河报 ;原作者: 张渝 王珂珂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