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们都知道名扬海内外的扬州八怪,但你若去扬州旅游,常有导游向你介绍说扬州还有个第九怪 真是无巧不成书,我也因为爱好火花收藏,多次在电视和报刊曝光,于是,2008年9月22日,扬州第九怪的季之光先生在其朋友的陪同下,竟然来我家造访,并赠送给我300多枚精美的火花。 我从1975年开始收藏火花。火花图案千姿百态,它的历史比邮票还早13年,其内容涉及的范围远远超过了邮票。有些火花图案,设计精美,幽默有趣,新颖大胆,有些还是名家设计,其观赏性和艺术性都不亚于邮票。它的发行量更是惊人。解放后,全国曾有数百家火柴厂,每年出品的火花,种类和数量都远远超出国家独家发行的邮票。在国内外,诸多名人更是对火花钟爱有加。我不仅喜爱火花中那些美丽的图案,更喜欢火花中蕴含的很多知识。许多数十数、百枚一套的系列火花,其知识包罗万象,远比邮票丰富。但是,我没有他那么痴心,虽然也有一些收藏的故事,但却没有他的收藏之路那么艰辛、孤独和可怜。他能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坚持收藏,数十年如一日,而且成绩斐然,我等望尘莫及。其精神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经过交谈了解,我才知道这季之光先生为何成了扬州第九怪。原来,季之光的火花收藏,不仅有一般藏家的执着,更有许多别于常人的奇闻趣事。 扬州第九怪,怪在他在世界收藏家中最痴情 季之光,南京人,生于1931年12月27日,华东军政大学文艺系毕业,扬州工艺美术厂干部。 半个世纪来,他收藏了中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种150多万枚火花。其火花收藏之多,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三,与日本和俄罗斯的两位火花收藏家并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火花收藏家。曾先后被秦牧题词称为“火花大王”,侯宝林题词称为“季公火佛”,陈述题词称之为“扬州第九怪”。 除此之外,他还收集了各国钱币、旅游门券、打火机、烟标、贺年片、纪念章、请柬、玩具与名人书画等5万余件。他从1961年开始,先后在扬州、南京、上海、青岛、合肥等25个城市举办了400多场展览。被莫斯科、波兰、捷克等国的收藏家协会和英国的皇家火花协会接收为会员,并担任全国一些省市的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季之光的收藏故事,除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许多新闻传媒广泛报道外,还被美国、法国、巴基斯坦、科威特等国媒体广为介绍。 季之光的火花收藏兴趣源于他的童心。有一次,他发现母亲用来缠线的火柴盒上,有一枚“年年有余”的火花。他要过来仔细端详,爱不释手,这枚小小的火花引发了他的兴趣,从此,他便就走上了数十年的收藏之路。 他说,他被一枚枚小小火花中各种生动有趣而又美丽的图案所迷倒,于是便到处去收集火花。季之光除了看见好看的火柴盒就买外,就是到车站码头、影院、垃圾堆里去找、去捡。垃圾堆大多又脏又臭,蚊蝇乱飞,看见别人捂着鼻子躲都还来不及呢,他却在里面翻来翻去寻找着自己所爱的“宝贝”。有次,他在垃圾里捡到一个火柴盒,满是灰尘,用手一抹,一看竟是一枚美丽的火花。再打开盒子,竟臭气熏人,里面还装着大便。原来,这是别人化验完大便后扔的。他小心翼翼的揭下来洗净,夹在书里,压得平平整整的收藏起来。他为了收藏一枚没有的火花,凡是看见别人一有抽烟的动作,便注意观察他手中拿的是啥火柴,如果发现是一个未曾收藏的,他就拉下面子,嘴巴甜甜的央求别人将火柴盒送给他。有次,他看见一个很美的盒子,发现里面好像只有一根火柴了,便悄悄的跟在别人后面走了几条街,当人家再次点烟把盒子丢掉时,他才赶忙去捡了回来。 看见他竟然如此痴心于收藏那些不起眼的火柴盒,有人叹息:唉!这年青人是不是有病了?熟人见了,也直摇头,都躲着他。 他收藏着了迷,可是,家人都不理解。尤其是他那当过少将军医的父亲一发现,便统统把他藏在家中的宝贝给扔了。但是,这动摇不了他的决心。后来,他又知道了国外火花收藏家的有关信息,于是便写信到国外邮购。高昂的费用,常常用尽了他微薄的工资,他只好委屈自己的肚子,把吃饭的钱节省一些下来买火花。到食堂吃饭,他只吃最便宜的青菜,没有味道,便在菜里撒点味精。他边吃边欣赏火花,嘴里还哼着京剧,自娱自乐,别人都以为他得了精神病。 他住的房间很小,只有10多平米。除了一张床外,其余全是装火花的箱子,桌椅、床上和墙上到处都摆的是火花。 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因为季之光的父亲当过国民党军政部的少将军医,家中还有一张父亲扛着少将肩章,腰间别着一把指挥刀的照片,哥哥又在台湾,季之光又因经常邮购火花与外国人通信,又被怀疑“里通外国”,而他收藏的很多东西又被当时说是“封、资、修”的黑货,因此,他和他的家庭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在压力下,他只得噙着泪推着车,把多年幸幸苦苦收藏的300多斤火花送进了废品收购站。 在“阶级斗争”的年代,他还因为在参观券上盖的章内刻有一颗五角星,中间加了一根火柴棒,被保卫部门发现,说有政治问题,被当成了现行反革命进行了批斗。为了火花收藏,季之光多次被隔离审查,监督劳动,还被关进牛棚一年零八个月。但是,季之光爱花太痴情,出来又开始收藏起来。也许,全世界爱好火花收藏被关被斗的,就只有季傻瓜了!而因此受打击却死不悔改的,也只有这个季大傻! 那时,他虽然因为搞收藏在当地颇有一点名气,但总是一身破旧的衣服,随时都夹着个破包包,低着头,两支眼晴总是到处看着地上,寻找着别人扔掉的火柴盒子。碰到熟人,他也是淡淡一笑,或者把头缩进衣领里。不时,他身后总有几个顽皮的小孩子紧追不舍,高喊:“季大瓜,神经病,火柴要了你的命!季傻瓜,收火花,收得老婆不回家!” 家贫如洗,竟把媳妇娶回了家 说到季之光的老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那时,他虽然家中一贫如洗,家庭出身成分又高,但机灵的季之光竟然顺顺当当的把媳妇娶回了家。 季之光家有兄妹五人,其排行老四。他小时调顽皮,常与人打架而遭到父亲的痛打。 他特好奇,遇事爱动脑瓜,爱琢磨。有次在电影院看电影,他想看看电影中的人到底在哪里?于是便跑到银幕后面,非要看个究竟,结果挨了父亲一顿骂。 他年轻时很有上进心,爱好唱歌,有一点表演天才,早年报考华东军政大学文艺系时与著名演员陶玉玲是同班同学(陶曾是六十年代著名演员,在《霓红灯下的哨兵》、《柳堡的故事》等影片中担任女主角)。毕业后又到扬州工艺美术厂当干部。可惜那个年代,由于家庭出身,处处受阻,误了他的美好前程。青少年时代的他,也许只有埋头收藏,才能得到解脱,得到乐趣。 他的家,家当除了火花和其他一些收藏品,便只有一张破床,床下铺着稻草,床上放着一条4斤重的破棉被。冷时,他戴上棉帽、围上围巾,脚上穿上袜子,全身都穿上衣服,把棉被一头用绳子扎紧,从被子的另一头钻进去。 因为太穷,有人给他介绍了几个对象,都没成功。那时,谁家姑娘愿意嫁给一个出身不好,家庭又穷的人呢? 后来,有媒人又给他介绍了一位叫周祥芳的农村姑娘。姑娘提出四个条件:一要城市户口,二要有房,三要人好,四要父母不在身边。他一听,就这条件?好,他都够。于是,满口答应,让媒人张罗去。 他身无分文,如何才能把媳妇娶回家呢?他眼珠子一转,动了动脑筋,好!办法有了,赶快去厂里凑个会。在媒人的撮合下,他们定了婚。媒人为了多拿礼金,两边说谎,对女方说:季之光有3万元存款,并把年龄少报了10岁;对季之光说,周祥芳有4千块钱。结果,到了要结婚时,双方都没有钱。但季之光是哑巴吃汤圆,心中有数。拍结婚照时,季之光说只拍一寸就行了;周提出要4套衣服,季之光只做1套;周要一只马桶,季之光就买了个痰盂;周要洗澡盆,季之光就买了只脚盆。 这些钱总共花了200元。季之光的100元是在厂里筹的会钱;周的100元是卖了鸡蛋、猪的钱。这时,季之光已经快40岁了。 听名师评书提1条意见,没想到竟获赠1枚孤品火花 在五、六十年代,“看戏要看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王少堂是扬州最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是扬州评书三百年来的一代宗师,全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他到北京参加文代会时,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说:“你就是说书的王少堂!” 王少堂的评书《武松》十回,讲得绘声绘色,一套连着一套,将语言的魅力深深融入到了中国曲艺表演艺术之中,常常引起听众捧腹大笑,让季之光非常佩服。年青的季之光迷上了扬州评书,几乎天天去听。 一次,王少堂讲“武松血溅鸳鸯楼”时,说武松杀红了眼,一下就杀害了仆人、马夫、更夫、丫环等20多条命,还杀了一条狗。多数听众听得十分过瘾,纷纷拍手叫好! 但季之光感到有损武松的英雄形象,便写了条意见投进了意见箱。 这时,王少堂年事已高,评书说了40多年,总是满堂喝彩,从无人提出过批评。 第二天,王少堂约见季之光,发现原来是个小青年,很受感动。觉得他提得很中肯,很有思想水平。从此,他们便成了忘年交。王少堂关照书场老板,今后免费给季之光一排一号的座位,另加一壶免费茶水。 多年交往后,王少堂有次慎重地将一枚火花送到季之光手中。说,这张火花是从其父王玉堂遗像镜框里取出来的,已经珍藏了30多年。它生产于1899年,画面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今天,特地将它送给季之光。季之光真是太高兴了!这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孤品”呀!但是,季之光却感到受之有愧。他跑回家,翻箱倒柜,将母亲留给他的一只碧玉鸳鸯蝴蝶杯送给王老。王少堂岂是贪财之辈?决意不收。后来王老为季先生题词一幅:“壳中尽是星星火,一画能开满眼花,爱此万千方寸锦,裁红剪翠遍天涯。”如今,王老先生虽已仙世几十年了,但季之光一想到他的人品和他送的那枚孤品火花,仍然为之感动不已。 好心救人得好报,意外收获一箱好火花 之光收藏的火花,无论种类、数量和品位,都达到国内的最高水平,成为扬州第九怪而蜚声中外。这其中既有他长期的苦苦坚持,也因为有他的好心得好报有好的火花情缘。 一次,季之光在路上遇到个老人,被自行车碰伤后,肇事人却逃之夭夭。看到受伤的老人,善良的季之光毫不犹豫,立即将老人送到医院救治。在为老人付了医药费后,又亲自将老人送回家。可是,老人的大儿子却还把季之光骂得狗血喷头,硬说是季之光搞伤的,不然他怎会这样热心呢?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啊!老人躺在床上,听见儿子的骂声,慢慢睁开双眼,向儿子说清了原委,这才使大儿子感恩不尽。后来,季之光又在厂里借了10块钱,请了个老中医,为老人买药疗伤。老人家中无人照顾时,便去照应,烧开水、做卫生,什么都干。 在交谈中,老人知道他就是扬州有名的“季大傻瓜”时非常高兴,便开始和他交谈火花的事儿。季之光发现原来这个老人还是个行家,便请他多多指教。这老人也像遇见了知音,从床下取出一个小木箱,打开箱盖,一批珍贵的火花展现在季之光的眼前。老人要将这箱火花送给他。这些藏品都是我国早期的火花,其中有的已是绝品。虽然季之光再三推辞,但老人说,只有你才配做这些藏品永久的主人,就让它们汇集到你的火花海洋中去吧!
来自: 博宝艺术网 ;原作者: 罗裔纬 独一无二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