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饮酒器和礼器,相当于酒杯。圆柱形,造型为“x”形圆形细长身,口外侈呈喇叭形,细腰,圈足外撇,底部也呈刺叭状。整个觚体分为三段,上部器口与细颈为容体,中间的腹部为实心,考古学上称之为“假”腹,下面为圈足。这样的造型设计符合力学原理,使重心降低,增强了器物的稳定性,显得精巧别致而又不失沉稳庄重。在商代以前即有陶觚,陶觚的形状为小侈口,腰粗而短、平底。最早的觚出土于二里冈文化期,器型接近于陶觚。商早中期,铜觚身较为粗矮,较商代后期和西周的粗短一些。圈足部多有一 “十”字孔。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觚身细长,中腰更细,口沿和圈足外撇更甚,圈足上无“十字孔。这一时期的觚胎体厚重,器身常饰有蚕纹、饕餮、蕉叶等纹饰。觚也有方形的,一般是在地位等级比较高的墓葬出土。西周后期,觚和相关的某些酒器一起衰落了。铜觚是盛行于商代,西周早期以后逐渐衰微。商代酒器最基本的组合是一爵一觚,将酒加热饮用,需用爵,而直接饮用则用觚。商周觚非一般饮器,有一句成语为“不能操觚自为”。同时,觚和爵都是一种珍贵而崇高的礼器,只有在宴礼和祭祀时才可以使用,在莽礼中使用则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其多寡不仅表示身份地位的高低,也显示出权力的等级。 ![]()
来自: 盛世收藏网 ;清水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