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综合 省内资讯 查看内容

中国写实画派的市场潜力

2015-1-15 01:36 | 评论: 0|来自: 中奢网

摘要: 中国写实画派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写实绘画过程长、进度慢,要想达到高水平的绘画是有限,绘画周期长,这决定了中国高端写实画的数量少,中国人审美习惯艺术方式会有广泛的受众,唯美的作品更受人喜欢一些,更适合于各 ...
      中国写实画派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写实绘画过程长、进度慢,要想达到高水平的绘画是有限,绘画周期长,这决定了中国高端写实画的数量少,中国人审美习惯艺术方式会有广泛的受众,唯美的作品更受人喜欢一些,更适合于各个阶层,民众大都喜欢看一些美的事物,也给自己带来一些美的享受。油画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这方面的功能,但不是唯一的一个功能。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愿意在家里挂艺术品的时候,一般性地会选择写实绘画。现在的教育开放程度有所提高,所以民众对于抽象和印象以及其他画派的鉴赏能力都会提高,但是要赶超写实油画,还需要一段久远的道路。它的艺术价值体现得更多的是内容和语言,包括关注社会的切入点,时代感,作品的水准,它是综合的。国内的收藏群体,随着对艺术的关注越来越多,会对油画的艺术价值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之后,会在审美层面上更加提高。

据雅昌网中国写实画派30数据,从2000年至2004年,其指数走势一直比较平稳,从2005年开始,写实油画价格突飞猛进、一路飙升,令人刮目相看。虽然从2008年秋季至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其指数有所下滑,当前为5,143点,比上季下降800点,如果按百分比计算则比上季下降13%,但与油画100相比而言,总体仍占优势——油画100指数比上季下降18%,即使与当代热门18指数下降的15%而言,同样写实画派也占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可见中国写实画派仍然是市场的宠儿

作为中国写实画派中的领头羊,艾轩、杨飞云、王沂东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让人难以忽视。在中国写实画派成立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创作画作的同时,也在国内当代写实油画的史论研究与创作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学术地位。根据雅昌指数中国写实画派30指数显示,艾轩的成交率高达82%,艾轩的油画作品总上拍量为225件,总成交量为182件。在拍卖市场中有152幅作品上拍过一次,32幅作品上拍过两次,13幅作品上拍三次,2幅上拍四次和五次。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艾轩的油画作品就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其市场启动明显早于当代艺术,其市场表现也明显好于同期的当代艺术作品。2010年,北京保利秋拍中,艾轩的作品《圣山》最终以2072万元人民币成交。2011保利秋拍“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上,由何多苓、艾轩共同创作的《第三代人》最终以2875万元成交。《第三代人》是在种种思想与社会的变革下创作出来的,也带上了那个时代的标签。画中的人物现在已经都成了社会的精英,而作为画中的存在,他们都有其代表性,都有自己生活的典型,都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北京保利2012春拍“八八人体大展重要作品专场”上,杨飞云《静物前的姑娘》以3450万元的成交价刷新其个人拍卖纪录。专家分析,虽然刷新个人纪录,但这件作品的价格并不能作为投资指标,杨飞云作品长期依然企稳。杨飞云油画作品总上拍量为279件,总成交量为210件,总成交率82%,总成交额为3.8亿元。传是2011春拍中国现当代艺术专场上,王沂东的《新娘》以1955万人民币拔得本场的头筹。王沂东的作品在市场上最受藏家关注的当属“中国红”系列,该系列作品共上拍57次,仅有一次流拍记录,成交率高达98.2%。根据数据显示,王沂东总成交金额为4.9亿人民币。

中国写实画派除了艾轩、杨飞云和王沂东等领军人物外,还有很多画家可以称得上是画派的中坚力量,如刘孔喜、龙力游、李贵君、翁伟、夏星、袁正阳、张利、郑艺、张义波、朱春林、陈衍宁、徐芒耀、何多苓、尚丁、郭润文、王宏剑、朝戈、李士进、王玉琦、徐唯辛、忻东旺、庞茂琨、冷军、殷雄、石良、王少伦等。到目前为止,中国写实画派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在8年的时间里,画派组织了近10个展览活动,参加的画家依旧是那30位写实画家。这些画家中有市场公认度极高的领军人物,也有尚待市场考证的中坚画家,尽管中国写实画派风格各异,但从最初成立的宣言和作品中,还是能够感知到他们主张的都是自己对理性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崇尚,坚持从油画语言的“本源”和油画内涵的“本质”,吸收西方油画精华,融入本土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始终遵循着这一线路,而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油画市场经历了从2003年至2007年的急剧增长之后,在市场的经济规律中,让我们看到了油画艺术所孕育的价值空间,但是中国油画的收藏与市场保有率在中国的当下收藏与市场体系中仍没有彰显出其应有的能量与价值,让我们更期待未来油画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已同步至 清水的微博
来自: 中奢网 ;清水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